[实用新型]一种双螺杆泵轴承齿轮润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61842.2 | 申请日: | 201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390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兰淑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泵业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15/00 | 分类号: | F04C1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朱瑜 |
地址: | 3004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螺杆泵 出油管路 冷却回路 风冷换热器 进油管路 液压泵站 轴承齿轮 齿轮箱 轴承室 防爆 进油调节 润滑系统 进油管 阀门 串联 相通 本实用新型 超标问题 管理成本 设备运行 出油 进油 底座 电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螺杆泵轴承齿轮润滑系统,包括底座、双螺杆泵、电机、液压泵站、防爆风冷换热器、进油管路和出油管路;液压泵站、防爆风冷换热器、双螺杆泵的齿轮箱通过进油管路和出油管路串联相通构成齿轮箱冷却回路;液压泵站、防爆风冷换热器、双螺杆泵的轴承室通过进油管路和出油管路串联相通构成轴承室冷却回路;齿轮箱冷却回路的进油管路上串装有第一进油调节阀门,轴承室冷却回路的进油管路上串装有第二进油调节阀门;出油管路的进油一端的水平高度高于其出油一端的水平高度。本新型能够彻底解决大型双螺杆泵轴承齿轮温度超标问题,并大大降低了设备运行前的管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双螺杆泵冷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螺杆泵轴承齿轮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双螺杆泵是一种容积式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及船舶等领域。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国家对以原油为主的能源越来越重视,陆续建设一批战略油库,因此需要大量的货油泵、管线输送用泵等。以原油为主的能源输送之特点为介质粘度较高、流量大、压力高,而使用离心泵效率较低,无法满足要求。双螺杆泵效率高,流量可控,从节能方面出发,用户越来越倾向于选用双螺杆泵。但是,双螺杆泵在负载大的工况下,需要解决轴承齿轮温度超标问题。通常情况下,需要向双螺杆泵的齿轮箱和轴承室外侧通入冷却水进行冷却,但大多数的油库和油田现场无法提供冷却水,而且使用现场条件有限,后期安装容易出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双螺杆泵冷却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一体性高、安装调试简单、维护成本低、故障率低的双螺杆泵轴承齿轮润滑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螺杆泵轴承齿轮润滑系统,包括底座、双螺杆泵、电机,所述双螺杆泵和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电机驱动联接所述双螺杆泵,所述双螺杆泵的一端具有齿轮箱,所述双螺杆泵的另一端具有前端盖,所述前端盖的内部为轴承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压泵站、防爆风冷换热器、进油管路和出油管路;所述液压泵站、防爆风冷换热器、双螺杆泵的齿轮箱通过所述进油管路和出油管路串联相通构成齿轮箱冷却回路;所述液压泵站、防爆风冷换热器、双螺杆泵的轴承室通过所述进油管路和出油管路串联相通构成轴承室冷却回路;所述齿轮箱冷却回路的进油管路上串装有用于控制且只能控制所述齿轮箱进油量的第一进油调节阀门,所述轴承室冷却回路的进油管路上串装有用于控制且只能控制所述轴承室进油量的第二进油调节阀门;所述出油管路的进油一端的水平高度高于其出油一端的水平高度。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齿轮箱冷却回路的进油管路上串装有用于监视且只能监视所述齿轮箱进油量的第一视流镜,所述轴承室冷却回路的进油管路上串装有用于监视且只能监视所述轴承室进油量的第二视流镜。
所述双螺杆泵的齿轮箱和轴承室上分别设有游标。
所述液压泵站和防爆风冷换热器通过撬装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设备现场无法提供冷却介质的情况下,能够彻底解决大型双螺杆泵轴承齿轮温度超标问题。可采用橇装供货,简化了货运量、货物清点、安装调试等环节,大大降低了设备运行前的管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1、底座;2、双螺杆泵;2-1、齿轮箱;2-2、轴承室;3、电机;4、液压泵站;5、防爆风冷换热器;6、进油管路;7、出油管路;8、第一进油调节阀门;9、第二进油调节阀门;10、第一视流镜;11、第二视流镜。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泵业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泵业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618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