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煤炉废气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55167.2 | 申请日: | 2017-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67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田梦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聚居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53/75;B01D53/86;B01D53/78;B01D53/74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李莎 |
地址: | 301827 天津市宝坻***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单元 除尘单元 吸附单元 螺旋叶片 废气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 连接管 燃煤炉 侧壁 连通 废气 纳米二氧化钛涂层 螺旋气流通道 气体污染物 酸性污染物 呈螺旋状 固定轴 进入口 折流板 紫外灯 碱液 炉排 内壁 外周 吸附 相向 采煤 缠绕 对称 过滤 平行 出口 | ||
1.一种燃煤炉废气处理装置,包括除尘单元(1)、氧化单元(2)和吸附单元(3),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单元(1)包括分别设置在其底部和顶部的废气第一进入口(11)和废气第一出口,所述除尘单元(1)内壁相向内侧对称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折流板(13);所述除尘单元(1)通过第一连接管(12)与氧化单元(2)连通,所述氧化单元(2)内部设有呈螺旋状缠绕于固定轴上的第一螺旋叶片(21),所述第一螺旋叶片(21)与所述氧化单元(2)侧壁形成第一螺旋气流通道,所述第一螺旋叶片(21)外周上设有纳米二氧化钛涂层(211),所述氧化单元(2)侧壁上设有多个紫外灯(231);所述氧化单元(2)通过第二连接管(24)连通有吸附单元(3),所述吸附单元(3)为碱液吸附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炉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21)外周设有隔离罩(23),所述隔离罩(23)为上下开口的中空结构,其内周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21)对应的紫外灯(231),其外周设有第二螺旋叶片(22),所述第二螺旋叶片(22)与所述氧化单元(2)侧壁内侧之间形成第二螺旋气流通道,所述第二螺旋叶片(22)上设有纳米二氧化钛涂层(21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煤炉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第一进入口(11)设有过滤网(14),所述折流板(13)向下倾斜设置,其外周包裹有活性炭吸附层(13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煤炉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14)底部设有粉尘收集区(15),所述粉尘收集区(15)底部设有收集斜面(151),所述收集斜面(151)底部设有粉尘出口(152)。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煤炉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单元(3)内部装有吸附剂(35),所述吸附单元(3)顶部设有气孔(32),其侧壁设有所述吸附剂(35)的入口(351),其底部还设有处理液排放口(35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煤炉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单元(3)顶部还设置有碱液滴定罐(33)和pH计(34),所述pH计(34)与外部的控制机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煤炉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液滴定罐(33)进入所述吸附单元(3)的管道末端设有引流端(33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煤炉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单元(3)底部设有搅拌部,所述搅拌部包括转轴(31),所述转轴(31)外端连接有电机(311),其上垂直设有三个相互平行的搅拌叶(3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聚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聚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5516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杀菌除味的空气过滤装置
- 下一篇:环式焙烧炉水洗式除尘器除尘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