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幼苗移植后临时防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451778.X | 申请日: | 2017-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550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 发明(设计)人: | 郭彩虹;刘育伟;谌亚;蓝丽英;岳楷;张丽;谭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G13/02 | 分类号: | A01G13/02;A01G9/12 |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汇致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4 | 代理人: | 韩晓银 |
| 地址: | 6111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幼苗 移植 临时 防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幼苗移植后临时防护装置,包括第一防护底架和第二防护底架,第一防护底架和第二防护底架底端分别固定设有限位钉,该第一防护底架和第二防护底架顶端分别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第一防护顶架和第二防护顶架,第一防护顶架和第二防护顶架上固定设有透明薄膜,位于中侧的支撑杆上固定设有多个档杆。本实用新型通过前后两侧的防护架支撑在幼苗外侧,该两个防护架装置可通过转动块装置活动连接在一起,且档杆可伸入到幼苗枝干的下端进行支撑,提高支撑效果,通过透明薄膜可以避免较大的雨水对幼苗根部造成冲击,同时不影响幼苗光照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幼苗移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幼苗移植后临时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幼苗移植领域中,由于幼苗前期是在培育棚内进行种植,其生长环境较为良好,移植后幼苗处于暴露的环境中,有时候需要采用大量的防护设备对幼苗进行一定防护处理,避免出现恶劣天气或者其他因素使幼苗难以存活,而移植后的幼苗一般分布比较分散,整体的防护设备不能够适用,需要对单个幼苗进行防护,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幼苗移植后临时防护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幼苗移植后临时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幼苗移植后临时防护装置,包括第一防护底架和第二防护底架,所述第一防护底架和第二防护底架底端分别固定设有限位钉,该第一防护底架和第二防护底架顶端分别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第一防护顶架和第二防护顶架,所述第一防护顶架和第二防护顶架上固定设有透明薄膜,位于第一防护底架左侧的支撑杆上固定设有下转动块,位于第二防护底架左侧的支撑杆上固定设有上转动块,所述上转动块与下转动块活动卡接,位于中侧的支撑杆上固定设有多个档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底架、第二防护底架、第一防护顶架和第二防护顶架均为大小相同的二分之一圆环,该四个防护架构成圆柱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顶架和第二防护顶架上的透明薄膜构成圆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上转动块底端固定设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活动卡接在下转动块顶面上的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槽内凹位于下转动块的顶面上。
优选的,所述档杆呈扇形分布在中侧的支撑杆上,且档杆位于四个防护架之间的区域内,同一竖向方向上的档杆设有多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防护底架和第一防护顶架构成前侧的防护架,第二防护底架和第二防护顶架构成后侧的防护架,通过前后两侧的防护架支撑在幼苗外侧,该两个防护架装置可通过转动块装置活动连接在一起,且档杆可伸入到幼苗枝干的下端进行支撑,提高支撑效果;
2、通过限位钉将防护装置固定在地面,方便临时对幼苗进行支撑,而且也方便后期拆除;
3、通过透明薄膜可以避免较大的雨水对幼苗根部造成冲击,同时不影响幼苗光照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上转动块和下转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第一防护底架、102第二防护底架、201第一防护顶架、202第二防护顶架、3支撑杆、4透明薄膜、5档杆、61上转动块、6101限位轴、62下转动块、6201限位槽、7限位钉。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517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