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密封圈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50642.7 | 申请日: | 2017-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205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勇;孙国安;孙聚才;刘丽佳;李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优力克流体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03 | 分类号: | E21B33/03 |
代理公司: | 苏州六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4 | 代理人: | 顾传虎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金属 挡圈 密封圈 密封主体 割开 本实用新型 常规工具 钢丝编织 更换密封 密封效果 上下表面 受力均匀 微细金属 专用工具 倾斜状 纵截面 加压 变形 拆除 制造 保证 | ||
一种密封圈,包括密封主体,所述密封圈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密封主体内的柔性金属挡圈,所述密封主体的纵截面呈“品”字形,所述密封主体的上下表面呈一定倾斜状,所述柔性金属挡圈的截面呈方形,所述柔性金属挡圈通过若干微细金属钢丝编织加压形成。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特殊的工艺和方法制造柔性金属挡圈,本身不是很硬,在安装时可以弯曲,不需要割开。由于不需要被割开,所以在力的作用下是同步向中心变形,受力均匀,保证了密封圈的密封效果。由于柔性金属挡圈的硬度不是很高,在安装上不需要很大的力去克服柔性金属挡圈的弹力,在安装上快速、方便。如果需要更换密封主体,在拆除柔性金属挡圈时不需要采用专用工具,用常规工具就可以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密封圈。
背景技术
在钻井作业和油气测试过程中,必须安装一套安全可靠的井口装置,以便能有效地控制井内作业和生产,套管头装置属于井口装置的基础部分,是安装在套管管柱上端用来悬挂各层套管管柱、密封各层套管之间的环形空间、控制套管空间的压力,密封件可以使底层套管头体、套管头四通体、油管头四通体的下部与套管之间起到连接密封的作用。底部连接密封件主要有单P和双P密封圈、单T和双T密封圈、UNX衬套密封件,其中单P和双P密封圈是用的最多的密封方法之一,并且具备抗硫化氢、二氧化碳腐蚀的能力,还能承受与载体连接密封的能力以及自身在承受高压(液体压力或气体压力)密封的能力,如果在使用中一旦失效,将会发生灾难性损失,所以P型密封圈在使用安全上显得非常重要。如图1-2所示,其中1为套管头体,2为密封圈,所述密封圈2收容于套管头体1内,所述密封圈2包括密封主体及挡圈组成,挡圈设有两个且位于密封主体的上下凹槽中,密封主体采用非金属密封,一般采用丁腈橡胶材料制成,并且挡圈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主要起到对密封主体的支撑作用。然而,传统的密封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如图1及图2所示,由于挡圈的外径和内径要比载体的内孔径大,使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挡圈在安装时不可以弯曲,这种刚性挡圈给安装带来了不便,目前解决的方法是将挡圈割断,然后预先压缩变形,再安装在载体的内孔中;2)挡圈被切开的切口处会有锋利的刃口,如果把锋利的刃口磨掉的话就会产生缺口,具有缺口的挡圈在工作中会使密封主体的部分材料挤出,密封能力下降,如果不把锋利的切口磨掉的话,刃口会慢慢破坏密封主体,降低密封圈的使用寿命;3)从挡圈的受力变形来看不是同步向中心变形,而是非规则的向开口处变形,受力不均匀,影响密封效果;4)由于挡圈的硬度很高,在安装上需要很大的力去克服挡圈的弹力,在安装上不是很方便,安装速度很慢;5)如果需要更换密封主体,在拆除挡圈时需要采用专用工具,否则很难拆除,费时又费力。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密封圈。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密封圈,包括密封主体,所述密封圈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密封主体内的柔性金属挡圈,所述密封主体的纵截面呈“品”字形,所述密封主体的上下表面呈一定倾斜状,所述柔性金属挡圈的截面呈方形,所述柔性金属挡圈通过若干微细金属钢丝编织加压形成。
所述柔性金属挡圈设有两个且处于密封主体内的上下侧。
所述密封主体采用定睛橡胶材料制成。
所述柔性金属挡圈呈环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密封圈由于采用特殊的工艺和方法制造柔性金属挡圈,本身不是很硬,在安装时可以弯曲,不需要割开。由于不需要被割开,所以在力的作用下是同步向中心变形,受力均匀,保证了密封圈的密封效果。由于柔性金属挡圈的硬度不高,在安装上不需要很大的力去克服柔性金属挡圈的弹力,在安装上快速、方便。如果需要更换密封主体,在拆除柔性金属挡圈时不需要采用专用工具,用常规工具就可以了,省时又省力。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优力克流体控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优力克流体控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506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压防硫化氢井口压力设备
- 下一篇:一种新型油管头转换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