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防护微小空间碎片撞击的钛/钛合金表面防护膜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449905.2 | 申请日: | 2017-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895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 发明(设计)人: | 魏强;张婷婷;蒋东华;张丹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4G1/52 | 分类号: | B64G1/52 |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刘美甜 |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防护 微小 空间 碎片 撞击 钛合金 表面 膜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护微小空间碎片撞击的钛/钛合金表面防护膜结构,包括形成在钛/钛合金表面的泡沫状多孔结构,以及形成于最外层的硬质封装膜,其中泡沫状多孔结构的孔径尺寸为50~200nm,具有三维连续结构;硬质封装膜为3~5层二氧化硅膜。该用于防护微小空间碎片撞击的钛/钛合金表面防护膜结构,其在钛/钛合金表面形成泡沫状多孔结构,可形成连续网状结构分散冲击挤压力,提高微小空间碎片撞击防护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天器材料表面防护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防护微小空间碎片撞击的钛/钛合金表面防护膜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太空活动日益频繁,空间碎片数量逐年大幅增加,对在轨航天器的威胁逐渐增加。在人类开展航天活动的空间内,特别在低地球轨道(LEO) 空间中,空间碎片已被认为是影响航天任务的一个现实问题。空间碎片探测活动表明,空间碎片随尺寸的减少,数量成倍增加。由空间碎片模式MASTER-2005 计算可知,绝大多数碎片来自直径1-1000μm之间的微小碎片,而小于1μm的碎片更是难以数计。相对于大碎片而言,空间微小碎片单次撞击虽不足以产生严重后果,但由于其数量巨大,长期累积撞击所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空间微小碎片的累积撞击会对航天器材料和系统产生严重影响,已成为制约长寿命、高可靠性航天器发展的重要空间环境因素,必须开展空间微小碎片防护。
空间微小碎片撞击航天器表面可引起表面穿孔、等离子放电、碰撞污染、光学“砂蚀”效应等损伤,使航天器表面热控、光学等性能退化或结构受损。微小碎片防护方法主要着眼于结构和材料两方面。防护结构通常采用蜂窝结构、多孔泡沫结构,Wipple防护屏;防护材料包括高强铝、金属纤维板、碳/聚酰亚胺、 Nextel高强度陶瓷纤维、石英玻璃等强度高、重量轻、性能稳定的材料。然而,除改变航天器自身结构和材料外,对航天器材料表面改性提高抵抗环境影响也是重要途径之一。其中薄膜技术在空间环境表面防护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例如常见的SiO
钛及其合金因此具有质量轻、比强度高、耐腐蚀性好等优点,成为重要的航空航天飞行器材料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对于钛及其合金表面微/纳米结构设计已有大量报道。但是钛及其合金表面微/纳米结构设计主要集中在医用、光电能源等领域,对于航天领域的应用还很少。传统Wipple防护的防护结构体积和重量大、只强调航天器重点部分的防护,因此,微缩涂层化有利于航天器轻量化和增加空间碎片防护面积等优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护微小空间碎片撞击的钛/钛合金表面防护膜结构,其在钛/钛合金表面形成泡沫状多孔结构,可形成连续网状结构分散冲击挤压力,提高微小空间碎片撞击防护效果。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防护微小空间碎片撞击的钛/钛合金表面防护膜结构,包括形成在钛/钛合金表面的泡沫状多孔结构,以及形成于最外层的硬质封装膜。
进一步,所述泡沫状多孔结构的孔径尺寸为50~200nm,具有三维连续结构。
进一步,所述硬质封装膜为3~5层二氧化硅膜;更进一步,每层二氧化硅膜的厚度为60~12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499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旋压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气象环境测量的八旋翼飞行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