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桩码头支座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449508.5 | 申请日: | 2017-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691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 发明(设计)人: | 刘兴安;刘议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兴安 |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爱普纳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19 | 代理人: | 王玉松 |
| 地址: | 10001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滑块 推举 升降支撑板 螺纹通孔 高桩码头 支撑柱 本实用新型 滑道基座 弹簧 底座 变化适应性 维修和更换 对称设置 高度调节 滑动安装 升降操作 丝杠转动 同步移动 支座构件 支座设置 装卸工艺 左右两侧 底面 丝杠 贴合 超载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桩码头支座,包括底座和桥体,底座上安装有滑道基座,滑道基座上滑动安装有对称设置的第一推举滑块和第二推举滑块;第一推举滑块上设有第一螺纹通孔,第二推举滑块上设有第二螺纹通孔,第一螺纹通孔和第二螺纹通孔中贯穿有丝杠;高桩码头支座还包括升降支撑板,升降支撑板底面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推举滑块和第二推举滑块贴合;升降支撑板上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外套有弹簧,桥体安装在支撑柱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丝杠转动带动两个推举滑块同步移动,进而实现升降支撑板的高度调节,安全可靠;结构简单,升降操作方便,易于支座构件的维修和更换;支座设置有弹簧,对地面超载及装卸工艺变化适应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港口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桩码头支座。
背景技术
高桩码头结构轻,受力明确,适宜建造成透空式,减弱波浪的效果好,是建造在软土地基上的主要码头结构形式之一,目前,髙桩墩台结构在国内的港口行业应用广泛。
支座是连接桥梁上、下部结构的重要部件,它的构造精微,堪称为桥梁的“腰椎骨”,其作用是将上部结构的荷载顺适、安全地传递到桥梁墩台上,同时保证上部结构在荷载、温度变化以及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等因素作用下的自由变形,以使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符合计算图式,并保护墩台不受损伤。桥梁支座的可靠程度将直接影响桥梁结构的安全度和耐久性。因此其支撑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关键所在。
高桩码头由于营运时间较长,以及受海水环境影响,普遍存在着支座年久失养问题。然而传统的支座维修甚至更换,是采用起重机或顶起设备在墩台顶面或者在预先设置的支架上吊起顶梁板,然后更换支座,这种方法所需要的机械设备多,工序繁琐,施工周期也较长,施工成本大。
同时,高桩码头在目前的大吨位、大交通量的作用下,由于支座是固定不变的,对地面超载及装卸工艺变化适应性差,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桩码头支座。
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桩码头支座,包括底座和桥体,所述底座上安装有滑道基座,所述滑道基座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推举滑块和第二推举滑块,所述第一推举滑块和所述第二推举滑块关于所述底座的中心轴对称;所述第一推举滑块上设有第一螺纹通孔,所述第二推举滑块上设有第二螺纹通孔,所述第一螺纹通孔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二螺纹通孔的中心轴重合;所述第一螺纹通孔和所述第二螺纹通孔中贯穿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通孔和所述第二螺纹通孔配合的丝杠,所述丝杠的一端连接有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电机;
所述高桩码头支座还包括升降支撑板,所述升降支撑板底面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推举滑块和所述第二推举滑块贴合;所述升降支撑板上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外套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高度大于所述支撑柱的高度;所述桥体安装在所述支撑柱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推举滑块顶面设置有第一推举弧柱,所述第一推举弧柱上设有第一滑动弧面,所述第一滑动弧面与所述升降支撑板接触;所述第二推举滑块顶面设置有第二推举弧柱,所述第二推举弧柱上设有第二滑动弧面,所述第二滑动弧面与所述升降支撑板接触。
优选的,所述升降支撑板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动弧面和所述第二滑动弧面贴合的第一滑动配合面和第二滑动配合面;所述第一滑动弧面与所述第一滑动配合面可相对滑动,所述第二滑动弧面与所述第二滑动配合面可相对滑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通孔和所述第二螺纹通孔内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丝杠上设有方向一致的螺纹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通孔和所述第二螺纹通孔内的螺纹方向一致,所述丝杠两侧设有方向相反的螺纹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推举滑块和所述第二推举滑块中间设置有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定位块,且所述定位块的中心轴与所述底座的中心轴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兴安,未经刘兴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495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切向运动耗能的围堰防波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消浪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