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柱电芯抓取治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444423.8 | 申请日: | 2017-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41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 发明(设计)人: | 白奎;武显平;于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雅骏新能源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10/058;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成都坤伦厚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7 | 代理人: | 刘坤 |
| 地址: | 610217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吸盘 电芯 电芯正极 抓取槽 抓取 本实用新型 圆柱电芯 治具 固定设置 永磁铁 柱侧面 电池组装 顶部设置 均匀设置 开口朝外 吸盘底面 支架过程 组装效率 侧面 长条状 内壁 装入 把手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组装技术领域。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芯组装效率且使用方便的圆柱电芯抓取治具。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圆柱电芯抓取治具,包括呈长条状的电芯正极柱吸盘和设置在电芯正极柱吸盘底部的电芯柱侧面吸盘,所述电芯正极柱吸盘的顶部设置把手。所述电芯柱侧面吸盘一侧面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开口朝外的抓取槽,所述抓取槽与电芯的侧面相配合。每个抓取槽的内壁上均固定设置有第一永磁铁,每个抓取槽相对的电芯正极柱吸盘底面均固定设置有第二永磁铁。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电芯装入支架过程中的效率,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组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柱电芯抓取治具。
背景技术
18650锂电池也就是直径为18mm、长度为65mm的圆柱形电池。由于其工作中的稳定性能非常好,广泛应用于各大电子领域,如:高档强光手电、随身电源,无线数据传输器,电热保暖衣、鞋、便携式仪器仪表、便携式照明设备、便携式打印机、工业仪器、光伏发电蓄电池、医疗仪器及汽车动力电池等。18650锂电池在组装过程中都需要采用支架将其固定组装,目前在将电芯装入支架时主要采用双手抓取或正极柱永磁铁吸取的方式。
然而,采用双手抓取的方式一次通常只能抓取4颗电芯,效率较低。且在装入支架时电芯之间的相对位置无法保证,对位不准、装入困难。同时,利用双手抓取容易产生疲惫酸麻,工作强度大,也会影响电芯的清洁度。而传统的正极柱永磁铁吸取方式在抓取的过程中又容易发生电芯掉落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芯组装效率且使用方便的圆柱电芯抓取治具。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圆柱电芯抓取治具,包括呈长条状的电芯正极柱吸盘和设置在电芯正极柱吸盘底部的电芯柱侧面吸盘,所述电芯正极柱吸盘的顶部设置把手;
所述电芯柱侧面吸盘一侧面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开口朝外的抓取槽,所述抓取槽与电芯的侧面相配合;每个抓取槽的内壁上均固定设置有第一永磁铁,每个抓取槽相对的电芯正极柱吸盘底面均固定设置有第二永磁铁。
优选的,所述把手、电芯正极柱吸盘和电芯柱侧面吸盘之间构成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把手呈倒U形,所述把手和电芯正极柱吸盘上对应设置两组第一螺栓孔,并通过穿设在第一螺栓孔内的螺栓构成连接;所述第一螺栓孔的位置与把手的两端相对。
优选的,所述电芯正极柱吸盘和电芯柱侧面吸盘上对应设置多组第二螺栓孔,并通过穿设在第二螺栓孔内的螺栓构成连接,所述第二螺栓孔沿电芯正极柱吸盘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抓取槽呈与18650电芯相配合的半圆形。
优选的,所述第一永磁铁位于抓取槽内壁的中心。
优选的,所述电芯正极柱吸盘和电芯柱侧面吸盘均采用电木板制成。
优选的,所述电芯正极柱吸盘表面与第二永磁铁相对处、电芯柱侧面吸盘与第一永磁铁相对处均设置有安装盲孔,所述第一永磁铁和第二永磁铁均嵌设在安装盲孔内并与安装盲孔粘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够提高电芯装入支架过程中的效率,使用方便。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利用电芯正极柱吸盘底面的第二永磁铁对电芯的正极柱进行吸固,利用电芯柱侧面吸盘抓取槽对电芯的侧面进行限位,同时利用第一永磁铁对电芯的侧面进行吸固。通过第一永磁铁和第二永磁铁实现了对电芯两个矢量方向上的吸固,使电芯稳定可靠,不容易发生掉落。利用并排布置的多个抓取槽对电芯进行定位,实现了对电芯间相对位置的有效限止,降低了装入难度,且一次的装入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极大的提高了电池组组装的效率。卸下时,握住把手将本实用新型朝抓取槽的开口方向掰,即可快速的实现电芯与本实用新型的分离,使用简单。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雅骏新能源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雅骏新能源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444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