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的智能控制与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44005.9 | 申请日: | 2017-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856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杨俊伟;郭楷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03D7/00 | 分类号: | F03D7/00;F03D17/00;F03D9/11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小型风力发电机 蓄电池 触发开关 监控系统 智能控制 控制器 逆变器 变压器 电流传感器 电压传感器 风力发电机 移动终端 电连接 整流器 本实用新型 串联电连接 无线连接 依次串联 输出端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的智能控制与监控系统。所述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的智能控制与监控系统包括风力发电机、整流器、蓄电池、逆变器、变压器、控制器、移动终端和多个触发开关;所述风力发电机、所述整流器、所述蓄电池、所述逆变器和所述变压器依次串联电连接;在所述蓄电池和所述逆变器之间还串联电连接有电流传感器,且并联电连接有电压传感器;多个所述触发开关并联电连接在所述变压器的输出端;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流传感器、所述电压传感器和多个所述触发开关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和移动终端通过无线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力发电及自动控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的智能控制与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风力发电行业在技术创新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就实际应用而言,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不足:产业的稳定性、可靠性、伺服性、控制器、发电机、逆变装置等关键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大型风机仍需要依赖进口。
而且,目前基于风力发电技术的成本及设计问题,一般独立运行的家用中小型风力发电机采用的主流方法是:使用者需要定期检测电池电压的显示值及其他主要技术参数,尽可能避免发生过度充电或过度发电等技术性问题。
根据目前的使用技术,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当发现蓄电池电压过低时,即必须立即切出负载,风力发电机只能转化为蓄电池充电装置,即使蓄电池电压远远高于放电的下限电压,若使用者切进大功率负载时,仍旧会加快蓄电池电压的急剧下降。更加有可能致使系统内其他小功率负载无法进行正常工作且损害,在这种技术背景基础下,系统容易发生蓄电池的过度充电与放电,损害风力发电机组的储能系统及系统内部的其他装置。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可以通过便携式智能控制与监控终端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参数进行程序化控制的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的智能控制与监控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通过便携式智能控制与监控终端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参数进行程序化控制的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的智能控制与监控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的智能控制与监控系统包括风力发电机、整流器、蓄电池、逆变器、变压器、控制器、移动终端和多个触发开关;所述风力发电机、所述整流器、所述蓄电池、所述逆变器和所述变压器依次串联电连接;在所述蓄电池和所述逆变器之间还串联电连接有电流传感器,且并联电连接有电压传感器;多个所述触发开关分别并联电连接在所述变压器的输出端;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流传感器、所述电压传感器和多个所述触发开关电连接;而且,所述控制器与移动终端通过无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触发开关包括第一电容、三极管、第一电阻、双向可控硅、第二电容、第二电阻和负载;所述三极管基极与所述控制器的GPIO信号输出端的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并联电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电阻、所述双向可控硅控制极依次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和第二电阻串联电连接后与双向可控硅、所述负载并联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效果在于:
所述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的智能控制与监控系统可以通过对负载状态的实时监控,监控系统利用无线通讯手段,使用户可在便携式智能控制与监控终端装置上监控风力机模式和状态,防止蓄电池发生过充、过放的情况,可以有效提高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另外,所述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的智能控制与监控系统还可以自动依据负载的优先级别和蓄电池所处的状态,使得负载切入、切出,提高了系统自身的使用效率,延长了系统的使用寿命,具有稳定性高,具有稳定性高,系统成本较低,占地面积小,操作简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例提供的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的智能控制与监控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图1所示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的智能控制与监控系统中触发单开关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440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变帆叶垂直风轮风力机
- 下一篇: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数字液压变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