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起雾汽车车灯导光镜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39544.3 | 申请日: | 2017-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384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帝光汽配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5/20 | 分类号: | F21S45/20;F21S41/24;F21W107/10;F21W10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乔浩刚 |
地址: | 528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光镜 电缆 灯光驱动器 电缆接头 防水盖 聚光座 起雾 本实用新型 焊接固定 汽车车灯 胶连接 车灯 惰性气体 螺钉固定 照明效果 注塑成型 保护层 电连接 近光灯 聚苯醚 通透性 远光灯 防划 隔层 耗能 卡扣 雾灯 灯光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起雾汽车车灯导光镜,包括电缆接头、灯光驱动器、聚光座、雾灯、电缆、近光灯、防水盖、远光灯和导光镜,电缆通过胶连接固定于防水盖后面,聚光座通过螺钉固定在防水盖前面,导光镜设于聚光座前面且通过胶连接,电缆通过焊接固定在电缆接头之上并且电缆接头通过电缆与灯光驱动器电连接且电缆与灯光驱动器通过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导光镜设有卡扣、聚苯醚隔层、惰性气体、注塑成型外壳、防划保护层,实现了防止车灯起雾拥有更佳的照明效果且耗能方面进一步进行控制,灯光通透性得到提高,导光镜硬度韧性兼具使车灯更不易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起雾汽车车灯导光镜。
背景技术
在夜间行车或者恶劣天气状况下行车时,汽车车灯对安全驾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521116276.2的一种汽车前组合灯双层双色导光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镜明白部分、导光镜黑色部分所述导光镜明白部分与导光镜黑色部分交接部位向内嵌入导光镜黑色部分中,使导光镜明白部分与导光镜黑色部分交接部位在人眼水平视线方向形成一个面。该实用新型增加部分明白料嵌入黑色部分中,即使由于导光镜变形收缩,明白与黑色部分铰接出也不会存在台阶,也不会从外观上看到明白导光镜上的亮线;通过使用优化的分料结构,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有效避免了导光镜亮线的存在,提升了灯具的美观性;结构简单,实施方便,车灯的点灯效果明显改进。
然而,现有技术中所述的车灯因为灯内温度骤降时外部高湿的空气进入灯的内部,并在灯罩内侧水蒸汽发生凝聚形成水雾所致,为保证大灯内外压力的平衡,大灯总成上都设计有带防尘功能的通气孔易起雾。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起雾汽车车灯导光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起雾汽车车灯导光镜,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防起雾汽车车灯导光镜,包括电缆接头、灯光驱动器、聚光座、雾灯、电缆、近光灯、防水盖、远光灯、导光镜,所述电缆通过胶连接固定于防水盖后面,所述聚光座通过螺钉固定在防水盖前面,所述导光镜设于聚光座前面且通过胶连接;所述电缆焊接固定在电缆接头上,电缆接头通过电缆与灯光驱动器电连接,电缆与灯光驱动器焊接固定;所述近光灯设于远光灯左侧,近光灯与远光灯处于同一水平面且相互对称;所述雾灯固定在近光灯左侧,雾灯与近光灯通过灯光驱动器电连接;所述雾灯、近光灯、远光灯与聚光座通过螺纹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且雾灯、近光灯、远光灯皆位于导光镜内部;所述导光镜设有卡扣、聚苯醚隔层、惰性气体、注塑成型外壳、防划保护层;所述卡扣设有两个,通过胶连接设于聚苯醚隔层左侧,所述注塑成型外壳通过注塑焊接平行于聚苯醚隔层;所述惰性气体填充于聚苯醚隔层与注塑成型外壳之间;所述防划保护层通过胶连接紧贴在注塑成型外壳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雾灯、近光灯、远光灯均为发光半导体灯。
进一步地,所述灯光驱动器为升压电路板。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镜通过密封胶固定于防水盖之上。
进一步地,所述惰性气体为疝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起雾汽车车灯导光镜,在导光镜内设有卡扣、聚苯醚隔层、惰性气体、注塑成型外壳、防化保护层,实现了防止车灯起雾拥有更佳的照明效果且耗能方面进一步进行控制,灯光通透性得到提高,导光镜硬度韧性兼具使车灯更不易损坏。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光镜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帝光汽配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帝光汽配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395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尾部警示灯
- 下一篇:一种汽车大灯的包围式散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