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1度至60度的光学分布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38975.8 | 申请日: | 201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086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罗玉辉;何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新亮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09 | 分类号: | G02B27/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凹透镜 双凸透镜 激光二极管 外凸部 本实用新型 分布结构 内凹部 倒L型 光透过率 横向位置 同一直线 直径位置 凸出 内嵌 采购 配合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1度至60度的光学分布结构,该结构包括VCSEL激光二极管、双凹透镜和双凸透镜,所述VCSEL激光二极管为倒L型,VCSEL激光二极管、双凹透镜和双凸透镜由左至右依次分布,且所述倒L型的横向位置、双凹透镜和双凸透镜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双凹透镜的直径为5mm,且所述双凸透镜的直径为24mm;双凹透镜的两面向直径位置内嵌所形成的内凹部的曲率半径相同;所述双凸透镜的两面向外凸出形成两个外凸部,且所述两个外凸部的曲率半径相同;且所述内凹部的曲率半径与外凸部的曲率半径不相同。本实用新型通过直径5mm的双凹透镜与直径24mm的双凸透镜配合,能保证其95%的光透过率,提升光的利用率,降低采购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1度至60度的光学分布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不能达到高要求透过率,或是光损耗过大,造成采购成本上升,因此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1度至60度的光学分布结构,该结构能保证其95%的光透过率,提升光的利用率,且降低采购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1度至60度的光学分布结构,包括VCSEL激光二极管、双凹透镜和双凸透镜,所述VCSEL激光二极管为倒L型,VCSEL激光二极管、双凹透镜和双凸透镜由左至右依次分布,且所述倒L型的横向位置、双凹透镜和双凸透镜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双凹透镜的直径为5mm,且所述双凸透镜的直径为24mm;双凹透镜的两面向直径位置内嵌所形成的内凹部的曲率半径相同;所述双凸透镜的两面向外凸出形成两个外凸部,且所述两个外凸部的曲率半径相同;且所述内凹部的曲率半径与外凸部的曲率半径不相同。
其中,所述双凹透镜的上下两端为遮挡部,遮挡部相对于内凹部呈外延结构。
其中,所述VCSEL激光二极管和双凹透镜两者之间的距离固定不变,且所述双凹透镜与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随着双凸透镜的左右移动进行变化;所述VCSEL激光二极管发光进行双凹透镜进行扩束匀化,再通过双凸透镜再次聚焦。
其中,所述VCSEL激光二极管和双凹透镜两者之间的距离为3.39mm,所述双凹透镜与双凸透镜相接触时,达到最大扩束发散角;所述双凹透镜与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19.48mm时,最小扩束发散角。
其中,每个内凹部的曲率半径相同为2.01mm,每个外凸部的曲率半径为21.14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1度至60度的光学分布结构,该结构中双凹透镜的直径为5mm,双凸透镜的直径为24mm,且双凹透镜的曲率半径与双凸透镜的曲率半径不同,通过选用不同直径和不同曲率半径的结构,能改善激光光斑的均匀性与激光发散角的大小,双凹透镜与双凸透镜相接触时,达到最大扩束发散角为60°;双凹透镜与双凸透镜之间配合所能达到的最小扩束发散角为1°,由此达到了发散角1度至60度的光学分布角度。本结构的改进可保证其光损耗控制在一定的范围,通过直径5mm的双凹透镜与直径24mm的双凸透镜配合,能保证其95%的光透过率,提升光的利用率,降低采购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最大发射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最小发散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新亮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新亮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389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