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镀锡导线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36785.2 | 申请日: | 201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073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兴瑞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1/12 | 分类号: | B60M1/1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1 | 代理人: | 侯来旺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壳体 安装槽 支撑板 内壁 本实用新型 镀锡导线 挤压板 螺纹杆 伸缩杆 弹簧 滑槽 安全隐患 电力事故 对称设置 多条导线 固定机构 平行设置 转动连接 螺纹口 上套 主壳 松动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镀锡导线,包括主壳体和多条导线,所述主壳体套设于导线的外侧,所述主壳体内设有平行设置的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相远离的一侧均与导线相接触,所述主壳体的内壁上设有与导线对应的多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通过第一伸缩杆连接有挤压板,所述第一伸缩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挤压板和安装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主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滑槽,所述滑槽内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与螺纹杆对应的螺纹口,所述主壳体的顶部设有空腔。本实用新型通过多处固定机构的设置,可以对导线进行很好的固定,防止因导线因松动和弯曲造成电力事故,避免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镀锡导线。
背景技术
随着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提速,对接触网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绞线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而且要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以满足高速电力机车的大电流载荷,以保证列车运行的速度和安全。
但是现有的镀锡导线外部结构较为简单,缺少对导线进行固定和支撑的机构,在导线使用时,容易造成导线的松动和弯曲,造成电力事故,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镀锡导线外部结构较为简单,缺少对导线进行固定和支撑的机构,在导线使用时,容易造成导线的松动和弯曲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镀锡导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镀锡导线,包括主壳体和多条导线,所述主壳体套设于导线的外侧,所述主壳体内设有平行设置的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相远离的一侧均与导线相接触,所述主壳体的内壁上设有与导线对应的多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通过第一伸缩杆连接有挤压板,所述第一伸缩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挤压板和安装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主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滑槽,所述滑槽内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与螺纹杆对应的螺纹口,所述主壳体的顶部设有空腔,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贯穿滑槽的内顶部并向空腔内延伸,所述空腔内转动连接有蜗杆,所述螺纹杆上固定套接有与蜗杆相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空腔内设有与蜗杆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和空腔的内顶部通过转杆转动连接,所述转杆远离第二齿轮的一端贯穿空腔的内壁并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旋钮远离转杆的一侧设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和旋钮通过第二伸缩杆连接,所述拉杆远离第二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远离拉杆的一端贯穿旋钮并向下延伸,所述主壳体上环绕设有与卡杆对应的多个卡槽。
优选地,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通过多个第二弹簧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与导线对应的弧形凹槽。
优选地,所述转杆上固定套接有两个支撑套,两个所述支撑套相对的一侧分别与空腔内壁和主壳体的外壁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二伸缩杆上套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拉杆和旋钮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卡杆靠近主壳体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卡套。
本实用新型中,先转动旋钮带动转杆转动,通过蜗杆和第二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蜗杆转动,此时通过蜗杆和第一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螺纹杆转动,从而带动两个支撑板相背移动,从而固定住导线,同时第一弹簧和挤压板可以对导线起到一定的弹性支撑作用,弧形凹槽可以防止导线晃动,然后松开拉杆,此时在第三弹簧的作用下,带动卡杆自动回弹卡住旋钮。本实用新型通过多处固定机构的设置,可以对导线进行很好的固定,防止因导线因松动和弯曲造成电力事故,避免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镀锡导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兴瑞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兴瑞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367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