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混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截污调蓄排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35622.2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33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3/02;E03F5/10;E03F7/02;E03F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刘元霞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水系统 管网 混流 在线处理 自然水体 雨水 廊道 本实用新型 污水处理厂 应急 避免污染 初期雨水 分流设施 有效处理 雨水排放 池处理 后排 降雨 分流 调控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混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截污调蓄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是在混流制管网的区域内设置初雨特征明显的区域和初雨特征不明显的区域。其可以针对不同区域的降雨情况在各自的区域内进行合理的调控。在初雨特征明显的区域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分流设施、在线处理池、截污管和应急行洪廊道。采用所述结构可以将污染较为严重的初期雨水分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中后期雨水经过在线处理池处理后排到自然水体,有效避免污染自然水体;当面对较大雨水来袭时,通过应急行洪廊道,将多余的雨水排放,实现了雨水的有效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市雨水处理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混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截污调蓄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用地面积逐步扩张,城市雨水管网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使得城市雨水处理系统的处理压力日益严重,城市雨水处理系统也经历了巨大的变迁。在早期最常使用的当属分流制水处理系统,由于不受用地面积、城市人口以及环境和大气污染的限制,其拥有较为完整的雨水管结构和城市污水系统,且二者是完全分离的;城市污水直接通过污水管网进入到污水处理系统中进行收集和处理;雨水管网直接接受城市雨水并将其排放到自然水体中,二者不互通不干扰。但是随着人口激增,使得用地面积受限;继续采用两种管网处理污水和雨水的形式已经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不仅如此,工业时代的到来,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和大气污染,使得初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源,若再不经处理直接经雨水管网排放至自然水体中,人类将再无干净水可用。
受迫于此,人们开始寻求新的雨水和污水处理系统,其主要分为三种:分流制、合流制和混流制。其中,分流制雨水和污水处理系统一般是在城市某个区域内修建一个截流井结构,通过将受污染的初期雨水蓄积起来输送到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而有效避免了其排放到自然水体中污染自然水体。合流制雨水和污水处理系统一般是在城市某个区域内修建一个雨水和污水共用的水处理系统。混流制则是根据上述分流制和合流制构造成一个全新的水处理系统。上述三种雨水管网结构均能够有效的实现初期雨水和中后期雨水的分离,避免初期雨水污染城市自然水体,后期洁净雨水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则减轻了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压力。
但是,在实际应用时,随着城市范围不断扩展,城市人口增多导致城市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其弊端也逐步显露,这主要是由于现有的城市一般是在整个城区结构内设置几套大型的水处理系统,每套水处理系统涵盖的区域面积过大,没有充分考虑到雨水在管路或是经地表径流上的延迟时间,存在初期雨水和中后期雨水调控不合理,不能完全进行分离等。且由于其占地面积较大,需要修建多条更长的管路和处理能力更大的污水回收站,其修建成本和后期维护也逐渐增加,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的后期维护若不及时,该水处理系统将不能起到排水解患的作用,甚至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混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截污调蓄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适用于降雨分布不均匀的区域,通过合理的调控不同区域内的排水设施,实现混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截污调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混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截污调蓄排水系统,所述区域包括初雨特征明显且未出现混流的区域,和/或初雨特征明显且出现混流的区域,和/或初雨特征不明显且未出现混流的区域,和/或初雨特征不明显且出现混流的区域;
所述排水系统包括第一雨污处理单元,和/或第二雨污处理单元,和/或第三雨污处理单元,和/或第四雨污处理单元;
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总雨污处理单元;
所述第一雨污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初雨特征明显且未出现混流的区域,其与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所述第一雨污处理单元包括第一雨水支管、第五雨水支管、第一污水支管、第一污水干管、第一在线处理池、第一截污管、第一截污箱涵或第一调蓄箱涵或第一深邃、第一分流设施、第五分流设施和第一应急行洪廊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356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