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支模架钢管补偿式挠度测量仪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435144.5 | 申请日: | 2017-1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07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 发明(设计)人: | 袁俊;金建儿;张鹏;徐正罡;叶肖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三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5/30 | 分类号: | G01B5/30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6 | 代理人: | 朱枫 |
| 地址: | 31001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第二测量 第一测量 主尺 测量窗口 测量 钢管 本实用新型 挠度测量仪 开口 补偿式 测量杆 连接杆 支模架 指针 螺纹连接 挠度变形 施工要求 压缩弹簧 整体操作 主体一端 内螺纹 外螺纹 内置 中段 转耳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模架钢管补偿式挠度测量仪,包括测量主尺,测量主尺的中段设有一开口,开口内置有测量杆;所述测量杆分为第一测量杆和第二测量杆,第一测量杆外部设有转耳,第一测量杆一端的端部设有内螺纹;第二测量杆包括一主体,主体一端固定一带外螺纹的连接杆,另一端固定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二测量杆的连接杆通过螺纹连接第一测量杆;第二测量杆置于测量主尺的开口内,第二测量杆的主体上安装一指针,测量主尺上设有一测量窗口,测量窗口内设有刻度,第二测量杆上安装的指针位于测量窗口的刻度上。本实用新型整体操作简单,可以对钢管原始挠度变形进行补偿,满足施工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模架钢管补偿式挠度测量仪。
背景技术
支模架钢管挠度测量是指对建筑脚手架的钢管变形进行检测,主要用于确定支模架在承受荷载前后,钢管是否产生变形以及变形大小,是用来确定钢管变形后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的一项重要指标。现有技术测量钢管挠度的方法,主要使用塔尺或刻度尺,配合经纬仪或水准仪,来测量钢管挠度,主要弊端是:操作复杂,测量人员需要专门培训;测量速度慢,不满足施工现场要求;设备费用昂贵,维护调试要求高;钢管原始挠度偏差未补偿;测量时需要两人配合,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能够补偿钢管的原始挠度的支模架钢管补偿式挠度测量仪。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支模架钢管补偿式挠度测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主尺,测量主尺一侧设有把手,另一侧的上下两端各安装一支杆,支杆的端部设有半圆环结构的限位环;所述测量主尺的中段设有一开口,开口内置有测量杆;所述测量杆分为第一测量杆和第二测量杆,第一测量杆外部设有转耳,第一测量杆内部中空,一端为测量头,另一端的端部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测量杆包括一主体,主体一端固定一带外螺纹的连接杆,另一端固定一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端部固定一定位块;所述第二测量杆的连接杆置于第一测量杆内,两者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测量杆置于测量主尺的开口内,压缩弹簧端部的定位块与测量主尺内部相固定;所述第二测量杆的主体上安装一指针,测量主尺上设有一测量窗口,与第二测量杆的主体的位置相对应,测量窗口内设有刻度,第二测量杆上安装的指针位于测量窗口的刻度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测量杆的主体为水平的凸字型结构,包括矩形本体以及突出的分体,突出的分体位于矩形本体前侧,指针固定在突出的分体上;所述测量主尺中段的开口形状与第二测量杆主体的形状相适应。
进一步地,所述测量窗口上下两侧均有的刻度,且刻度中间为零点。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在待测量钢管上标定测量点,将第一测量杆的端部对准钢管上的测量点,利用把手将测量主尺上的限位环贴紧待测量钢管;然后观测测量窗口上的测量指针是否归零,如果没有归零,转动第一测量杆上的转耳,改变第一测量杆与第二测量杆之间的距离,从而带动指针,将指针归零,完成原始偏差补偿。然后再钢管承受荷载后,将第一测量杆的端部对准钢管上的测量点,利用把手将测量主尺上的限位环贴紧待测量钢管;然后观测测量窗口上的测量指针在测量面板上所对应的刻度,直接读出待测量钢管的扰度数值。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测量杆与第二测量杆用螺纹连接,利用第二测量杆上的压缩弹簧,第一测量杆能够紧贴待测量钢管;第二测量杆主体为凸形设计,与测量尺身的开口相适应,避免转动第一测量杆上的转耳时带动第二测量杆及测量指针转动。
本实用新型整体操作简单,测量人员无需专门培训,可单人测量操作;不使用复杂仪器,测量速度快;构配件简单,价格低廉,设备维护要求低;可以对钢管原始挠度变形进行补偿,满足施工要求。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来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三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省三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351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测量形变的工装
- 下一篇:主轴工作密封块磨损的远程反馈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