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MBBR泥膜混合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34539.3 | 申请日: | 201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27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牛学义;张申旺;牛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宁市孚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 |
代理公司: | 济宁宏科利信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17 | 代理人: | 樊嵩 |
地址: | 272100 山东省济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出水渠道 导流墙 泥水 混合污水处理 悬浮生物载体 本实用新型 进水渠道 池体 泥膜 穿孔曝气管 池体分隔 悬浮生物 循环流动 中间设置 出水口 进水口 膜载体 推流器 循环沟 筛网 拦截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MBBR泥膜混合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口、出水口和池体,所述池体内有MBBR悬浮生物载体,池体中间设置循环沟形导流墙,导流墙将池体分隔成进水渠道和出水渠道,进水渠道和出水渠道内都设置推流器和穿孔曝气管,出水渠道边侧设置有载体拦截筛网。本实用新型使泥水与MBBR悬浮生物载体围绕导流墙循环流动,延长了泥水与载体的接触时间,增强了泥水和载体的混合强度,提高了MBBR悬浮生物膜载体的处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MBBR泥膜混合污水处理系统,属于污水生化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强化活性污泥工艺脱氮除磷能力,可将MBBR生物载体投加到好氧活性污泥池中,形成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共存的生物膜和活性污泥复合污水处理系统。泥膜混合系统具有活性污泥工艺和MBBR各自的优点,需要较长泥龄硝化主要在泥龄和水力学停留时间无关的生物悬浮载体上进行,而活性污泥部分则主要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和好氧吸磷。由于活性污泥泥龄短,不存在污泥膨胀现象,因此污泥的沉降性能优良,MBBR悬浮载体上不存在红虫等后生动物。
传统的AAO和氧化沟工艺,因其生物池内只存在活性污泥生物量,脱氮率很受限,在进水负荷冲击大和温度下降大的情况下,出水TN难以达标。而MBBR泥膜混合系统可有效的实现泥(活性污泥)膜(MBBR载体上附着的生物膜)协同作用,可充分保证了在不同的进水水质和季节条件下保证出水水质达标,有效地避免了同时脱氮除磷的矛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MBBR泥膜混合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克服了污水处理生化处理脱氮率受限的缺陷,可有效的用于氧化沟或环流形等形状的工业和市政污水处理厂生物池进行升级改造,也可用于新建污水处理厂的设计。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MBBR泥膜混合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口、出水口和池体,所述池体内有MBBR悬浮生物载体,池体中间设置循环沟形导流墙,导流墙将池体分隔成进水渠道和出水渠道。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渠道内设置推流器和穿孔曝气管。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渠道内设置推流器和穿孔曝气管。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渠道边侧设置有载体拦截筛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当污水从进水口进入池体后,污水在池体内能够循环流动,一部分生化反应后的泥水通过载体拦截筛网从出水口流出,而很大的另外一部分泥水与MBBR悬浮生物载体围绕导流墙循环流动,延长了泥水与载体的接触时间,增强了泥水和载体的混合强度。
2)池体的活性污泥和投加的MBBR悬浮生物载体上生长的生物膜同时共存于生物池内,增加了生物池中的不同种群微生物量,可大大改善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处理能力和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水口,2、池体,3、推流器,4、导流墙,5、穿孔管曝气管,6、载体拦截筛网,7、出水口,8、MBBR悬浮生物载体,9、进水渠道,10、出水渠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宁市孚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济宁市孚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345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