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液串联反应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31096.2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014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冉敬文;黄林勇;张玉洁;周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冈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10/00 | 分类号: | B01J10/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俞琳娟 |
地址: | 438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扩散器 反应装置 排气管 温度调节器 调节器 串联反应 电加热板 桶体下部 出料管 出气口 进料管 进气管 气液 桶体 进气口 本实用新型 反应效率 方便操作 桶体底面 排气口 容积比 伸入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应效率高、且方便操作的气液串联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反应装置,包含:第一桶体,位于第一桶体下部的第一气体扩散器,第一压调节器和第一温度调节器,出气口位于第一气体扩散器下方的第一进气管,第一进料管和第一排气管,安装在第一桶体下部的第一出料管,以及设置在第一桶体底面下方的第一电加热板;和第二反应装置,与第一反应装置相连通,并且容积比第一反应装置小,包含:第二桶体,第二气体扩散器,第二压调节器和第二温度调节器,伸入第二桶体内、并且出气口位于第二气体扩散器下方、进气口与第一排气管的排气口相连通的第二进气管,第二进料管,第二排气管,第二出料管,以及第二电加热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液串联反应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实验室里的气液反应大都采用导管直接导入气体,使之与液体接触而发生反应,由于大部分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小,气体与液体接触时间短,反应不完全,大部分气体被排放,这不仅效率低下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特别是对一些长时间的有机反应更是浪费严重。为较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针对性的进行改进,设计较为合理的气液反应装置,以提高反应效率,满足环保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便、合理、并且易操作的气液串联反应设备。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以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液串联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反应装置,包含:第一桶体,设置在第一桶体内并且位于第一桶体下部的第一气体扩散器,安装在第一桶体上的第一压调节器和第一温度调节器,伸入第一桶体内、并且出气口位于第一气体扩散器下方的第一进气管,安装在第一桶体上部的第一进料管,安装在第一桶体上的第一排气管,安装在第一桶体下部的第一出料管,以及设置在第一桶体底面下方的第一电加热板;和第二反应装置,与第一反应装置相连通,并且容积比第一反应装置小,包含:第二桶体,设置在第二桶体内并且位于第二桶体下部的第二气体扩散器,安装在第二桶体上的第二压调节器和第二温度调节器,伸入第二桶体内、并且出气口位于第二气体扩散器下方、进气口与第一排气管27的排气口相连通的第二进气管,安装在第二桶体上部的第二进料管,安装在第二桶体上的第二排气管,安装在第二桶体下部的第二出料管,以及设置在第二桶体底面下方的第二电加热板。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气液串联反应设备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桶体和第二桶体均分为上下两段,上段呈半椭球形,下段呈中空圆柱形,上段与下段通过橡胶圈和铆钉可拆卸地密封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气液串联反应设备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气体扩散器和第二气体扩散器均为圆盘状的聚丙烯过滤板,表平内空,厚8mm,滤孔的孔径为10um。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气液串联反应设备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反应装置和第二反应装置的容积比为2:1,这样效果最佳。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气液串联反应设备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电加热板和第二电加热板均为分体式加热板。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气液串联反应设备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整个气液串联反应设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耐腐、抗压、使用寿命长,气液串联反应设备中两个反应装置规格的可选直径分别为15-10cm(大-小)、20-10cm、25-15cm,根据合成试剂多少选配不同规格的气液串联反应设备。
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由于具有以上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气液串联反应设备,一方面,能够使得气体通过气体扩散器扩散出来而与液体充分接触发生反应,另一方面,通过相互连通的第一排气管与第二进气管,使得第一反应装置未反应完的气体物料能够进一步进入第二反应装置中进行反应,从而对过量气体进行再次利用,使反应更加充分,提高反应效率,并且还能够达到经济环保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冈师范学院,未经黄冈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310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应管组件和管壳式反应设备
- 下一篇:一种异辛烷脱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