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箱体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430920.2 | 申请日: | 2017-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84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 发明(设计)人: | 董胜印;谢见志;黄海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67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王刚;龚敏 |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箱体 | ||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箱体,该电池箱体包括:电池模组;底板;冷却板,所述冷却板包括冷却部分和连接部分,所述冷却部分与所述连接部分相连接,所述冷却部分通过所述连接部分支撑于所述底板,所述冷却部分的内部具有冷却流道;所述电池模组支撑于所述冷却部分,且所述冷却部分与所述底板之间具有间隔。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箱体中,设置冷却流道的冷却部分与底板之间具有间隔,也就是说,该冷却部分并不与底板直接接触,因此冷却流道中的冷却介质主要与电池模组进行热交换,其与底板之间的热交换较少,甚至几乎不进行热交换。所以,该电池箱体可以使得冷却介质更有效地冷却电池模组,继而提升电池模组的冷却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箱体。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新能源汽车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因此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突破不断,人们对电池模组及电池箱体的能量密度、成组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对电池箱体进行减重、降成本已是大势所趋。
为了控制电池箱体的发热量,需要对电池箱体进行冷却,传统技术中,冷却装置的一侧与电池模组接触,另一侧与电池箱体的底板接触,冷却装置内通入冷却介质,进而实现电池模组的冷却。
然而,此种冷却装置使得冷却介质同时与电池模组和底板进行热交换,而冷却装置与底板的热交换并非实际需要的,因此该冷却装置中的冷却介质存在能量损失,导致电池模组的冷却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箱体,以提升电池模组的冷却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电池箱体包括:
电池模组;
底板;
冷却板,所述冷却板包括冷却部分和连接部分,所述冷却部分与所述连接部分相连接,所述冷却部分通过所述连接部分支撑于所述底板,所述冷却部分的内部具有冷却流道;
所述电池模组支撑于所述冷却部分,且所述冷却部分与所述底板之间具有间隔。
可选地,所述底板包括板体和多个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相对于所述板体突出,所述冷却部分通过所述连接部分搭接固定于相邻的支撑条之间。
可选地,所述冷却板设置为多个,所述连接部分包括连接体和多个连接板,多个所述连接板均连接于所述连接体,且相邻的所述连接板之间形成安装间隔,相邻的所述冷却板中,一者的所述连接板位于另一者的所述安装间隔内。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冷却部分形成一体式结构。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冷却部分形成分体式结构,所述连接部分设置为至少两个,分别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冷却部分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可选地,所述冷却部分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扣合以形成所述冷却流道。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至少一者具有主体面以及与所述主体面连接的定位面,所述定位面相对于所述主体面向靠近所述底板的方向凹陷,所述冷却部分支撑于所述定位面。
可选地,所述冷却部分具有与所述电池模组的底面相对的顶壁,所述顶壁上开设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进水孔通过所述冷却流道与所述出水孔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冷却流道沿平行于所述电池模组的底面的方向贯穿所述冷却部分。
可选地,所述冷却部分设置多个所述冷却流道。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309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