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搭接型中置式剪力铰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28698.2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125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尹学军;刘兴龙;郭超;马全武;孔祥斐;高星亮;王乾安;李维赞;薛松;李新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尹学军 |
主分类号: | E01B19/00 | 分类号: | E01B19/0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266108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剪力 传递元件 接触套 浮置板 搭接 本实用新型 空间利用效率 产品使用 浮置道床 轨道交通 上方空间 铁路道床 维修更换 紧固件 上置式 抗剪 受力 占用 传递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领域,涉及铁路道床附件,具体为一种浮置道床中相邻浮置板间传递剪力的剪力铰。包括第一导向接触套、第一剪力传递元件、第二导向接触套和第二剪力传递元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剪力传递元件的一端插设在第一导向接触套中,第二剪力传递元件的一端插设在第二导向接触套中,第一剪力传递元件的另一端与第二剪力传递元件的另一端彼此搭接,并通过紧固件相连。本实用新型搭接型中置式剪力铰克服了传统中置式剪力铰无法维修更换的难题,与上置式剪力铰相比,其可以保证抗剪元件和浮置板的受力更加合理,有利于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同时不占用浮置板上方空间,空间利用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领域,涉及铁路道床附件,具体为一种浮置道床中相邻浮置板间传递剪力的剪力铰。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领域的大量工程实践证明,浮置板道床技术是现有最有效的轨道减振降噪技术之一,特别是在地铁和城市轻轨中,这种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现有浮置道床结构中,剪力铰是在相邻浮置板之间传递剪力的结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分担钢轨在跨越板缝处所承受的剪力,使板协调变形。目前国内外大量使用的浮置板剪力铰形式分为中置式和上置式两种。目前使用的中置式剪力铰包括抗剪芯棒和导向接触套,使用时,中置式剪力铰位于板断面中央的位置,剪芯棒和导向接触套分别固定在相邻的浮置板中,抗剪芯棒的一端插入导向接触套。此种剪力铰成本低,施工时先将剪力铰与浮置板的钢筋骨架绑扎在一起,浇注混凝土后与浮置板固定连成一体,其受力合理,无需额外设置固定结构。但是,此类剪力铰在混凝土浇注之后则无法更换,线路运营后难以从浮置板上方观察其材料的工作状态及损伤、锈蚀情况,维修更换十分困难。上置式剪力铰虽然可以在浮置板表面安装,方便施工,易于调整更换,但是由于需要专门设置固定装置,因此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另外使用过程中也容易造成浮置板相关连接部位的混凝土结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随时可以进行维修更换,并且更换过程中不破坏浮置板原有混凝土结构的搭接型中置式剪力铰。
本实用新型搭接型中置式剪力铰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第一导向接触套、第一剪力传递元件、第二导向接触套和第二剪力传递元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剪力传递元件的一端插设在第一导向接触套中,第二剪力传递元件的一端插设在第二导向接触套中,第一剪力传递元件的另一端与第二剪力传递元件的另一端彼此搭接,并通过紧固件相连。
第一剪力传递元件和第二剪力传递元件的具体结构可以多种多样,其可以由钢板、钢管、钢棒、槽钢等型材制成,也可以采用金属组合件,例如,第一剪力传递元件包括第一导向柱和第一剪力传递押板,所述第一导向柱与第一剪力传递押板固连成一体,第一导向柱插设在第一导向接触套内;第二剪力传递元件包括第二导向柱和第二剪力传递押板,所述第二导向柱与第二剪力传递押板固连成一体,第二导向柱插设在第二导向接触套内;所述第一剪力传递押板与第二剪力传递押板相互搭接,并通过紧固件固定相连。
为了更好地适应高度和空间偏转误差,可以在第一传递押板与第二传递押板之间设置调整垫片。此外,为了防止使用过程中发生旋转,优选的,第一剪力传递元件中至少与第一导向接触套配合部分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四边形、椭圆形、五边形或六边形,或/和第二剪力传递元件中至少与第二导向接触套配合部分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四边形、椭圆形、五边形或六边形,相应的,第一导向接触套的空腔形状与第一剪力传递元件对应,第二导向接触套的空腔形状与第二剪力传递元件对应。另外,为了适应热胀冷缩等尺寸变化,第一导向接触套底部或第二导向接触套底部至少其中之一设置弹性体。
与传统中置式剪力铰设置一体化刚性抗剪芯棒的技术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搭接型中置式剪力铰通过设置相互搭接的第一剪力传递部件和第二剪力传递部件,一方面可以实现顺利传递剪力,另一方面,一旦在使用过程中第一剪力传递部件或第二剪力传递部件发生损坏时,可以方便地对其进行拆分和维修更换,十分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尹学军,未经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尹学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286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铁路工程薄壁箱式路基结构
- 下一篇:一种拉压轴式单轨梁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