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环保生物处理污泥有机肥发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26649.5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18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郭超;尚紫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新惠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4 | 分类号: | C02F11/04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张春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酵池 冷却管道 冷却水管 集气罩 出水管 进水管 生物处理 污泥有机肥 发酵装置 节能环保 排气管道 提升机构 连通 活性炭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 依次设置 出料口 翻抛机 进料口 并联 风机 去除 伸入 异味 余热 串联 回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充分调节温度、回收余热、并去除异味的节能环保生物处理污泥有机肥发酵装置,包括发酵池,发酵池两端分别为进料口和出料口,发酵池里面设置翻抛机,发酵池里面设置冷却管道,冷却管道包括发酵池上方的进水管、从发酵池上方伸入发酵池内部的冷却水管、发酵池上方的出水管,冷却水管连通进水管和出水管;发酵池上方设置集气罩,集气罩连通排气管道,排气管道上依次设置风机和活性炭过滤装置;发酵池上设置提升机构,冷却管道和集气罩设置在提升机构上且集气罩位于冷却管道上方。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设置多个并联的冷却水管。冷却水管为至少一个U形管道串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有机肥发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环保生物处理污泥有机肥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絮凝剂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的,可使液体中不易降解的固体悬浮颗粒凝聚、沉淀的特殊高分子代谢产物。用生物絮凝剂进行污水处理、没有二次污染,符合环保要求。生物絮凝剂经过配料及充分水解后,加入污水中进行处理。污水与生物絮凝剂反应生成絮凝物。絮凝物和污水中其余颗粒物沉淀到沉淀池的底部形成污泥。目前常用机械脱水的方法将污泥进行泥水分离即脱水。脱水后的污泥中包含菌种,处理后加入秸秆、畜禽粪便等原材料就可以用来发酵产生有机肥,即为生物处理污泥有机肥发酵。
有机肥发酵过程中,菌种有活性最大的温度,超过一定温度,菌种活性降低。发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需要温度控制装置将发酵池保持适合的温度。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异味,影响环境,需要对异味进行处理,目前常用的去除异味的处理都是对封闭的发酵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充分调节温度、回收余热、并去除异味的节能环保生物处理污泥有机肥发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节能环保生物处理污泥有机肥发酵装置,包括发酵池,发酵池两端分别为进料口和出料口,发酵池里面设置翻抛机,发酵池里面设置冷却管道,冷却管道包括发酵池上方的进水管、从发酵池上方伸入发酵池内部的冷却水管、发酵池上方的出水管,冷却水管连通进水管和出水管;发酵池上方设置集气罩,集气罩连通排气管道,排气管道上依次设置风机和活性炭过滤装置;发酵池上设置提升机构,冷却管道和集气罩设置在提升机构上且集气罩位于冷却管道上方。
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设置多个并联的冷却水管。
冷却水管为至少一个U形管道串联。
提升机构为齿轮齿条机构。
进水管一端连通冷却水管,进水管另一端连通进水管软管,进水管软管连接流量泵;所述出水管一端连通冷却水管,出水管另一端连通出水管软管,出水管软管连通蓄水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发酵池里面设置冷却管道,冷却管道包括进水管、伸入发酵池内部的冷却水管、出水管。冷却水管均匀分布在发酵池内。这样,发酵池内各部分的热量可以均匀的控制,保证发酵速度和发酵质量。经过发酵池的水变热,热水可以用来水解生物絮凝剂,使生物絮凝剂水解速度更快,节省能量。发酵池上方设置集气罩,集气罩连通排气管道,排气管道上依次设置风机和活性炭过滤装置,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异味进行处理再排到大气中,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侧视图。
图3为图2中冷却管道提升状态示意图。
其中1为蓄水池,2为出水管软管,3为出水管,4为提升机构,5为发酵池,6为冷却水管,7为进水管, 11为进料口,12为进水管软管,13为出料口,14为流量泵,15为翻抛机,16为集气罩,17为排气管道,18为风机,19为活性炭过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新惠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新惠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266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