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交流接触器的电磁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23536.X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29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蒋志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源新创(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16 | 分类号: | H01H50/1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7 | 代理人: | 高正方 |
地址: | 300401 天津市北辰区青***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铁心 动铁心 固定杆 拧接 转杆 螺母 交流接触器 电磁机构 调节装置 绝缘固定 螺钉 减振 硅钢片 本实用新型 减振橡胶层 叠压成型 矩形网格 绝缘性能 线圈缠绕 消除振动 铜线 短路环 对接处 铰接处 铰接 气隙 噪声 缠绕 衔接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交流接触器的电磁机构,包括静铁心、动铁心和线圈,静铁心和动铁心为E形,且静铁心和动铁心为硅钢片叠压成型,静铁心的背部通过绝缘固定壁固定,绝缘固定壁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杆,动铁心通过转杆固定,固定杆和转杆通过调节装置铰接,调节装置包括拧接螺钉和梯形减振螺母,线圈由铜线缠绕在静铁心中部,线圈缠绕成矩形网格状,静铁心和动铁心的中部对接处留有0.1毫米到0.2毫米的气隙。有益效果是能够通过拧接在固定杆和转杆铰接处的拧接螺钉和梯形减振螺母,调节静铁心和动铁心之间的衔接力,实现调节简单方便,而且短路环能够有效消除振动和噪声,提升效率和精确度,减振橡胶层,能够提升绝缘性能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流接触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交流接触器的电磁机构。
背景技术
接触器分为交流接触器(电压AC)和直流接触器(电压DC),它应用于电力、配电与用电场合。接触器广义上是指工业电中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交流接触器的电磁机构主要是将电磁能量转化成机械能量,带动触头完成动作,完成通断电路的控制作用,但是现有的电磁机构,静铁心和动铁心之间的衔接力都是设定的固定值,或者是通过弹簧等控制,难以调节,或者需要更换弹簧,造成调节衔接力工序复杂,而且现有的电磁机构容易产生剩磁、振动和噪声。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用于交流接触器的电磁机构,能够通过拧接在固定杆和转杆铰接处的拧接螺钉和梯形减振螺母,调节静铁心和动铁心之间的衔接力,实现调节简单方便,而且短路环能够有效消除振动和噪声,提升效率和精确度,减振橡胶层,能够提升绝缘性能和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交流接触器的电磁机构,包括静铁心、动铁心和线圈,所述静铁心和所述动铁心为E形,且所述静铁心和所述动铁心为硅钢片叠压成型,所述静铁心的背部通过绝缘固定壁固定,所述绝缘固定壁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动铁心通过转杆固定,所述固定杆和所述转杆通过调节装置铰接,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拧接螺钉和梯形减振螺母,所述线圈由铜线缠绕在所述静铁心中部,所述线圈缠绕成矩形网格状,所述静铁心和所述动铁心的中部对接处留有0.1毫米到0.2毫米的气隙。
进一步的,所述静铁心和所述绝缘固定壁之间加设有减振橡胶层,所述减振橡胶层的厚度为1毫米到2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静铁心的对接端面上设置有银制的第一短路环,所述第一短路环套接在所述静铁心上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动铁心的对接端面上设置有银制的第二短路环,所述第二短路环套接在所述动铁心下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和所述绝缘固定壁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交流接触器的电磁机构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线圈通过交流电,产生交变的磁通,并在静铁心中产生磁通,由此产生对动铁心的电磁吸引力,E形的动铁心能够被吸引,当静铁心产生的电磁吸引力大于调节装置设置的衔接力时,转杆能够以铰接点为轴,向静铁心转动,直到与动铁心拍合,静铁心和动铁心的中部对接处留有0.1毫米到0.2毫米的气隙,为了保证断电后减少剩磁,动铁心快速与静铁心分开, 线圈缠绕成矩形网格状,有助于散热,静铁心和动铁心为硅钢片叠压成型,有助于减少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实际应用,设置调节装置的拧接螺钉和梯形减振螺母,通过拧接螺钉,能够调节动铁心的衔接力,实现根据用户需求,自主调节衔接力的功能。
减振橡胶层能够有助于静铁心与绝缘固定壁之间的减振,提升稳定性。
第一短路环和第二短路环,能够将静铁心和动铁心的端面分隔开,从而减小振动和噪声。
固定杆和绝缘固定壁之间设置有的加强筋,能够加强机械强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源新创(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凯源新创(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235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联接端子组件以及电磁开关
- 下一篇:一种改进型继电器动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