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化玻璃品质自动化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423350.4 | 申请日: | 2017-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08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 发明(设计)人: | 石世光;骆昊;夏百战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1N33/38 | 分类号: | G01N33/3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8402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模/数转换器 压力传感器 单片机 数据线 钢化玻璃 自动化检测装置 数/模转换器 本实用新型 电动液压缸 光线感应器 数字显示屏 上支撑板 金属头 投光器 下端 自动化 自动测试功能 上端面边缘 等距安装 应力检测 感应器 上端 工作台 运料 载板 装配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化玻璃品质自动化检测装置,包括投光器光线/感应器、压力传感器、数字显示屏、模/数转换器、单片机以及数/模转换器,投光器等距安装在载板上端面边缘处,光线感应器固定在上支撑板下端面上,该设计实现了自动运料以及自动测试功能,提高了检测效率,电动液压缸安装在上支撑板上端面上,金属头固定在电动液压缸下端面上,数字显示屏装配在工作台前端面上,压力传感器安装在金属头内,模/数转换器通过数据线分别与光线感应器和压力传感器相连接,单片机通过数据线与模/数转换器相连接,数/模转换器通过数据线与单片机相连接,该设计实现了应力检测的自动化,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自动化程度高,使用范围广,可靠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钢化玻璃品质自动化检测装置,属于机械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钢化玻璃又称强化玻璃,它是一种预应力玻璃,通常使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在玻璃表面形成压应力,玻璃承受外力时首先抵消表层压力,从而提高了承载能力,因而钢化玻璃广泛应用于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电子仪表等领域。但是钢化玻璃切割后边缘会存在大量微裂纹,导致玻璃强度降低。尤其是随着触控产业的蓬勃发展,触控产品本身的规格要求也日渐严格,由于触控面板是由外部施加压力去进行感应组件的运作方式从而达到使用效果,因此产品的机械抗压力是各大厂商的重要规范与指标。
现有技术中的钢化玻璃品质自动化检测装置中上料需要人工操作,效率低下,智能化程度低;现有技术中的钢化玻璃品质自动化检测装置中应力检测时间长,检测结果不准确,所以急需要一种钢化玻璃品质自动化检测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钢化玻璃品质自动化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自动化程度高,使用范围广,可靠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钢化玻璃品质自动化检测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自动送料机构以及应力检测机构,所述装置主体由工作台、电机、载板、固定吸盘、上支撑板、连接板、横向丝杆、支撑脚以及固定板组成,所述支撑脚以及固定板均设有两组,所述支撑脚对称固定在工作台下端面左右两侧,所述固定板对称安装在工作台左右两侧,所述横向丝杆安装在两组固定板之间,所述载板通过螺母安装在横向丝杆上,所述电机安装在固定板上,所述横向丝杆左端与电机相连接,所述固定吸盘装配在载板上端面上,所述连接板固定在工作台后端面上,所述上支撑板装配在连接板上端面上,所述自动送料机构由投光器以及光线感应器组成,所述投光器设有四组,所述投光器等距安装在载板上端面边缘处,所述光线感应器固定在上支撑板下端面上,所述应力检测机构由电动液压缸、金属头、压力传感器、数字显示屏、模/数转换器、单片机以及数/模转换器组成,所述电动液压缸安装在上支撑板上端面上,所述金属头固定在电动液压缸下端面上,所述数字显示屏装配在工作台前端面上,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金属头内,所述模/数转换器通过数据线分别与光线感应器和压力传感器相连接,所述单片机通过数据线与模/数转换器相连接,所述数/模转换器通过数据线与单片机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脚下端面上安装有万向轮。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吸盘设有四组,四组所述固定吸盘等距安装在载板上端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撑板下端面安装有照明灯。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电动液压缸以及数字显示屏均通过数据线与数/模转换器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光线感应器与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与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与数/模转换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数/模转换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机、电动液压缸以及数字显示屏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未经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233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