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针灸用冷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20587.7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115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燕;许志坤;徐文真;李铭新;郭欢甜;张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敏玲 |
地址: | 250355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纵向支架 横向支撑杆 冷针 底座 冷冻模具 针灸 本实用新型 动物模型 滑动连接 疾病模型 有效研究 致病因素 针灸针 病机 传导 病因 对称 中医 制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灸用冷针器,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中医动物模型不能有效研究病因和病机的问题,其具有通过物理传导降温使针灸针达到冷针的效果,能够广泛用于以寒气为致病因素的疾病模型的制作;其技术方案为:包括横向支撑杆组、底座、冷冻模具和两个纵向支架,两个纵向支架对称设于底座的上部,所述纵向支架与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纵向支架的内侧设有若干凹槽,所述横向支撑杆组的两端分别设于凹槽中;所述冷冻模具设于横向支撑杆组的上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针灸领域,尤其涉及种针灸用冷针器。
背景技术
中医药学术要发展,中医药要进入世界生物医学的大循环体系,就离不开中医动物模型的研究,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中医讲究“理—法—方—药”的一致性,既要选择“疾病指标”也要选择“证候指标”。现有技术中的造模方法主要分中医证候和西医病机两种类型,但是依然存在各种问题。
因此,建立中医理论指导下,符合中医临床证候特点的,基于病因和病机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一个非常急迫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针灸用冷针器,其具有通过物理传导降温使针灸针达到冷针的效果,能够广泛用于以寒气为致病因素的疾病模型的制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针灸用冷针器,包括横向支撑杆组、底座、冷冻模具和两个纵向支架,两个纵向支架对称设于底座的上部,所述纵向支架与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纵向支架的内侧设有若干凹槽,所述横向支撑杆组的两端分别设于凹槽中;所述冷冻模具设于横向支撑杆组的上部。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支架的内侧设有多个向上倾斜的挡板,相邻挡板之间形成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上部设有滑槽,所述纵向支架设于滑槽中,纵向支架可在底座上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吸盘,防止因动物挣扎造成装置晃动。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支撑杆组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连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于凹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冷冻模具的底部设有孔,所述孔用于固定针灸针。
进一步的,所述冷冻模具的内部填充有凝胶。
进一步的,相邻凹槽之间的距离为1~2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横向支撑杆组能够在纵向支架侧面调整高度,通过横向支撑杆组在凹槽中的滑动调节水平距离,使冷冻模型与针灸针对准,便于固定针灸针;
(2)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底部设有吸盘,通过吸盘使装置吸附作用避免因动物挣扎造成装置晃动;
(3)本实用新型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可广泛用于以寒气为致病因素的疾病模型的制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其中,1-横向支撑杆组,2-纵向支架,3-底座,4-凹槽,5-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未经山东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205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靶向透穴仪
- 下一篇:注射用核黄素磷酸钠瓶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