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电设备上的防松连接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20043.0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34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刘若竹;沈斌;陈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B39/12 | 分类号: | F16B39/12;F16B43/00 |
代理公司: | 嘉兴海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1 | 代理人: | 郑文涛 |
地址: | 31400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电设备 连接 | ||
本实用新型涉公开了一种机电设备上的防松连接件,包括螺栓(1)、第一垫圈(2)和第二垫圈(3),所述的第一垫圈(2)设有楔形的上坡面,第二垫圈(3)朝向第一垫圈(2)设有对应的楔形的下坡面,所述上坡面与下坡面相咬合,上坡面、下坡面的坡度大于螺栓(1)螺纹的导程角,第一垫圈(2)的上还设有上斜齿(203),对应的螺栓(1)设有下斜齿(101),所述第一垫圈(2)的上斜齿(203)与螺栓(1)上的下斜齿(101)咬合。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利用夹紧力而非摩擦力来固定,可以有效防止机械振动引起的螺栓松动、脱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固定连接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机电设备上的防松、防振动的连接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普通螺栓一般都没有自锁功能,用在一般场合基本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但用在一些机电设备上或者是振动较大的场合,时间久了以后,于振动的原因,会导致螺栓松动和脱落,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处于安全和机电结构的稳定性考虑,更要求机械设备、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安全、可靠,而现有技术中的螺栓尚无法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电设备上的防松连接件,本连接件利用夹紧力而非摩擦力来固定。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机电设备上的防松连接件,包括螺栓、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所述的第一垫圈设有楔形的上坡面,第二垫圈朝向第一垫圈设有对应的楔形的下坡面,所述上坡面与下坡面相咬合,上坡面、下坡面的坡度大于螺栓螺纹的导程角。
作为优选,第一垫圈的上还设有上斜齿,对应的螺栓设有下斜齿,所述第一垫圈的上斜齿与螺栓上的下斜齿咬合。
作为优选,第二垫圈的底部设有垫圈下咬齿。
作为优选,上坡面包括上挡肩和上颌面,下坡面包括下挡肩和下颌面,下挡肩抵靠在上挡肩上,上颌面抵靠在下颌面上,第一垫圈顺时针转动时带动第二垫圈转动,所述螺栓上的螺纹为右旋螺纹。
当螺栓连接遭遇振动而导致自旋时,螺栓会带动第一垫圈转动,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但是由于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之间的上坡面、下坡面的坡度大于螺栓螺纹的导程角,所以第一垫圈相对于第二垫圈之间可扩张的距离大于沿螺栓方向可产生的纵向位移,所以,若沿纵向发生扩张行为会引发夹紧力的增加,螺栓复位。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利用夹紧力而非摩擦力来固定,可以有效防止机械振动引起的螺栓松动、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Ⅰ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机电设备上的防松连接件,如图1所示,包括螺栓1、第一垫圈2和第二垫圈3,所述的第一垫圈2设有楔形的上坡面,第二垫圈3朝向第一垫圈2设有对应的楔形的下坡面,所述上坡面与下坡面相咬合。如图2所示,上坡面、下坡面的坡度角度为a,角度a大于螺栓1螺纹的导程角的角度。
如图2所示,第一垫圈2的上还设有上斜齿203,对应的螺栓1设有下斜齿101,所述第一垫圈2的上斜齿203与螺栓1上的下斜齿101咬合。第二垫圈3的底部设有垫圈下咬齿3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200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研磨机自检测输送系统
- 下一篇:传动带硫化罐的排气降噪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