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功率电动助力转向管柱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16955.0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285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姜文涛;李荣侠;吴庆敏;郭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文涛 |
主分类号: | B62D1/19 | 分类号: | B62D1/19;B62D3/12;B62D5/04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任玉龙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功率 电动 助力 转向 管柱 | ||
一种大功率电动助力转向管柱,包括调整总成,上安装支架总成,电机总成,下支架安装外壳,下支架安装总成,传动轴总成,线束总成,控制器总成,角度扭矩传感器,柱管总成;调整总成与上安装支架总成通过螺栓连接,电机总成通过法兰盘与下支架安装外壳连接,下支架安装总成与下支架安装外壳通过螺栓连接,传动轴总成与下支架安装总成通过万向节连接;控制器总成通过线束总成与布置在下支架安装外壳中的角度扭矩传感器连接,角度扭矩传感器和控制器总成均与电机总成连接;柱管总成通过法兰盘与下支架安装外壳连接,上安装支架总成安装在柱管总成侧面。本实用新型优点:原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结构合理,实现了轻质,同时运行稳定,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大功率电动助力转向管柱。
背景技术
电动助力转向机构,是电动汽车上必不可少的系统,同时由于其节能的优点,也是传统汽车上应用发展的方向。在小功率有刷电动助力转向的基础上研发大功率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并将其使用在中高端乘用车领域,填补在该领域的空白,实现节能减重,安全可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实现节能减重,安全可靠,特提供了一种大功率电动助力转向管柱。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功率电动助力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功率电动助力转向管柱,包括调整总成1,上安装支架总成2,电机总成3,下支架安装外壳4,下支架安装总成5,传动轴总成6,线束总成7,控制器总成8,角度扭矩传感器9,柱管总成10;
其中:调整总成1与上安装支架总成2通过螺栓连接,电机总成3通过法兰盘与下支架安装外壳4连接,下支架安装总成5与下支架安装外壳4通过螺栓连接,传动轴总成6与下支架安装总成5通过万向节连接;控制器总成8通过线束总成7与布置在下支架安装外壳4中的角度扭矩传感器9连接,角度扭矩传感器9和控制器总成8均与电机总成3连接;柱管总成10通过法兰盘与下支架安装外壳4连接,上安装支架总成2安装在柱管总成10侧面。
所述的传动轴总成6,其内部的减速机构,采用蜗轮蜗杆结构,蜗轮蜗杆结构的减速比为18.5-22:1。
所述的柱管总成10,为能溃缩和吸能的伸缩可调式结构。
所述的电机总成3的电机为永磁无刷同步电机。
所述的控制器总成8的核心处理器为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
所述的角度扭矩传感器9为接触式传感器。
机械转向机,结构为齿轮齿条式,控制器连接板和上支架分开,控制器连接板钢板面积减小。只有建立模块化的设计、平台化的产品,才能更好的实现成本、质量优势的目标,可最大限度的降低后期研发投入,并对新产品的开发及市场的变化作出快速的反映,同时也可减少产品维护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大功率电动助力转向管柱,原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结构合理,实现了轻质,同时运行稳定,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大功率电动助力转向管柱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功率电动助力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功率电动助力转向管柱,包括调整总成1,上安装支架总成2,电机总成3,下支架安装外壳4,下支架安装总成5,传动轴总成6,线束总成7,控制器总成8,角度扭矩传感器9,柱管总成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文涛,未经姜文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169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