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内切水口的注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14328.3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158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旭辉;王红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德赛精密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B29C45/38;B29C45/4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禹小明 |
地址: | 51602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刀 注塑模具 水口 微型油缸 上座 后模 本实用新型 切刀系统 模腔 内切 下座 顶部设置 排气接头 不良率 体积小 油接头 连通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内切水口的注塑模具,包括后模、部分设置在后模上的产品模腔、与产品模腔连通的切水口和切刀系统,所述切刀系统设置在后模上,包括微型油缸、L形切刀、切刀上座和与切刀上座连接的切刀下座;所述L形切刀的顶部设置在切水口上,底部与切刀上座连接;所述微型油缸与切刀下座连接,所述微型油缸带有入油接头和排气接头。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切刀的稳定性高,加工精密度达0.01mm,产品的外观不良率降低,并且注塑模具整体结构较为简单,整体体积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内切水口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产业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热流道、潜浇口和自动模内热切等技术逐渐应用到注塑模具以节省人力提升整体自动化水平;模内热切技术可以准确控制切刀运动的时间,在塑胶尚未冷却时切除水口或修复成型面,提升产品合格率。目前热切技术,都是以2次顶出实现热切和产品出模的目的,结构占用空间大,推力不足,且切刀过长导致结构不够稳定,切除水口的精度不够,产品外观不良率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模内切水口的注塑模具,包括后模、部分设置在后模上的产品模腔、与产品模腔连通的切水口和切刀系统,所述切刀系统设置在后模上,包括微型油缸、L形切刀、切刀上座和与切刀上座连接的切刀下座;所述L形切刀的顶部设置在切水口上,底部与切刀上座连接;所述微型油缸与切刀下座连接,所述微型油缸带有入油接头和排气接头。
进一步的,注塑模具还包括浇水口系统、前模座板、顶出机构和后模座板,所述前模座板、前模、后模、顶出机构和后模座板从上往下依次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前模内设有带有前模腔的前模芯板,后模内设有带有后模腔的后模芯板,所述前模腔和后模腔构成所述的产品模腔,产品模腔的底面设有与后模芯板活动连接的推出块,推出块与顶出机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浇水口系统包括设置在前模座板的外浇口、与外浇口连通的内浇口、与内浇口连接的流水管道,所述流水管道与切水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切水口为两个,对应有两个产品模腔,分别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L形切刀在切刀上座上,所述切刀上座和切刀下座设置在两个产品模腔之间,切刀下座设有两个微型油缸,与L形切刀设置的位置错开。
进一步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复位板、出料板、顶针和复位弹簧,所述后模复位弹簧、复位板、出料板依次设置;所述顶针一端与出料板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出料板后与推出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L形切刀在切水口方向设有易切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L形切刀的底部设置在切刀上座的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微型油缸包括活塞动端,所述活塞动端与切刀下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推出块构成产品模腔的整个底面。
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切刀的稳定性高,加工精密度达0.01mm,产品的外观不良率降低,并且注塑模具整体结构较为简单,整体体积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整体结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前模芯板、后模芯板以及浇水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后模芯板中后模腔以及切水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的前模芯板中前模腔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1的切刀系统和推出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切刀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德赛精密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德赛精密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143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油口小门注塑模具的进胶浇口结构
- 下一篇:一种红外接收器注塑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