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12541.0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8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曾庆苑;钟宽;赵志刚;蒋世用;李影;王文华;吉纯;段科;李乾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2 | 分类号: | H01M2/22;H01M2/2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赵剑峰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组,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所述电池包括电池主体和极耳,极耳从电池主体的边缘伸出;第一电池的极耳与第二电池的极耳直接连接,连接的极耳弯折并贴近电池组的侧表面。该电池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组。
背景技术
由于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动力电池组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也已经成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和技术。
为了提高输出容量或电压,电动汽车通常由上百个以一定形式相联接的动力电池来提供动力。然而,由于电动汽车的实际工作情况存在颠簸、振动等问题,所以不可避免地需要考虑动力电池的固定安装、联接方式和安全性等问题。
电池上有伸出的极耳,极耳可以是金属带。两个电池可以通过极耳的连接实现串联或并联。如何实现多个电池的可靠连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人已知相关技术,该技术使用一条金属连接带焊接在两个电池的正负极耳上,实现电池(极耳)之间的电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电池组。
一种电池组,包括,
依次层叠的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
所述电池包括电池主体和极耳,极耳从电池主体的边缘伸出;
第一电池的极耳与第二电池的极耳直接连接,连接的极耳弯折并贴近电池组的侧表面。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电池组的侧表面是指平行于电池层叠方向的表面。电池层叠方向例如可以是垂直于电池之间层叠面的方向。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弯折后的极耳距离电池组侧表面的距离为0~5mm,例如1~3mm。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电池包括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分别从电池主体相对的两侧的边缘伸出。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相邻两个电池的极耳彼此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不相邻的两个电池的极耳彼此不连接。
不相邻的两个电池极耳彼此不连接,一方面避免了多个极耳层叠厚度较大导致电池体积增大的情况,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极耳之间发生短路的情况。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极耳之间通过焊接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极耳是金属带,例如镍带或铝带。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极耳伸出电池主体的长度为10~20mm。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极耳的厚度为0.1~2mm,例如0.2mm。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极耳上连接有用于采集电流或电压的电导体。电导体可以是金属导线,例如较粗的铜导线。这样的导线内阻较小,在后期采集显示的电压值较精确。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电池主体为层状。极耳从层状电池主体的侧边缘伸出。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电池为软包电池。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极耳弯折的方向与层状电池层表面的方向垂直。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不同电池的极耳彼此直接连接,不借助其他中间连接件。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两个极耳之间没有额外的金属连接带。
一个电池和另一个电池的极耳直接连接,不经过金属连接带,从而减小内阻和发热量。将焊接好的极耳弯折贴近电池本体,提高空间利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125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打磨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电池生产线余热利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