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观测三极管状态的教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407624.0 | 申请日: | 2017-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63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 发明(设计)人: | 鲁华;穆燕萍;李昆翰;高窦平;赵昌涛;贺利涛;廖輝湘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9B23/18 | 分类号: | G09B2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6503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可调电源 三极管 安装槽 安装板 教具 电流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 三极管状态 观测 安装座 滑动槽 插板 连通 模块化设置 导线并联 导线连通 滑动连接 安装架 滑动 串联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观测三极管状态的教具,包括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多道安装槽,安装槽开设有多道连通安装板外部的滑动槽,滑动槽中均滑动连接有安装座,安装槽中还安装有相互连通的导线,多个安装座滑动至安装槽中时可通过导线连通,多个安装架上分别连接有用于同时连接三极管三个极的三极管插板、可调电源一、可调电源二、可调电源三以及三个电流显示装置,可调电源一、可调电源二和可调电源三通过导线并联设置且分别连接于三极管不同的极上,可调电源一、可调电源二、可调电源三与三极管插板均通过导线分别与不同的电流显示装置串联。本实用新型使得观测三极管的性能的教具成为方便安拆和更换的模块化设置,简单明了,便于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观测三极管状态的教具。
背景技术
三极管是一种电流控制电流的半导体器件,其主要作用是把微弱的信号放大成幅值较大的电信号,如将电流放大的效果,可以用来作为无触点开关,是电子电路的核心元件。三极管的结构是在一块半导体上制作两个相距很近的PN结,两个PN结将整块半导体分成三部分,分别为中间的基区和两侧的发射区、集电区。
而由于随着加在三极管上的电压发生变化时,能够带来截止、放大和饱和三种不同的状态,因此课堂上往往需要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和判断三极管中对应的极。
现有的对于三极管各极的判断方法,一般采用万用表调至电阻挡的R×1k挡,先用红表笔放在三极管的一只脚上,用黑表笔去碰三极管的另两只脚,如果两次全通,则红表笔所放的脚就是三极管的基极。如果一次没找到,则红表笔换到三极管的另一个脚,再测两次;如还没找到,则红表笔再换一下,再测两次。如果还没找到,则改用黑表笔放在三极管的一个脚上,用红表笔去测两次看是否全通,若一次没成功再换。这样最多没量12次,才可以找到基极。
采用上述方法对于观测三极管的各种状态十分麻烦,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方便观测三极管三种状态的教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观测三极管状态的教具,具有方便观测,便于操作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观测三极管状态的教具,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多道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开设有多道连通安装板外部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中均滑动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槽中还安装有相互连通的导线,多个所述安装座滑动至安装槽中时可通过导线连通,多个所述安装架上分别连接有用于同时连接三极管三个极的三极管插板、可调电源一、可调电源二、可调电源三以及三个电流显示装置,所述可调电源一、可调电源二和可调电源三通过导线并联设置且分别连接于三极管不同的极上,所述可调电源一、可调电源二、可调电源三与所述三极管插板均通过导线分别与不同的所述电流显示装置串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不同的电压的大小,即可在不同的电流显示装置上观测到对应电流的变化,从而能够直观的了解到三极管不同极对应的不同功能,再通过测量仪器安装于安装座上,安装座又通过滑动可拆连接于安装板上,且安装槽内设有的导线能够将安装座连通成为闭合的回路,从而使得观测三极管的性能的教具成为方便安拆和更换的模块化设置,简单明了,便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滑动槽内设有沿所述安装座滑动方向设置的限位槽,所述安装座底部设有与所述限位槽配合的滑动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安装座能够在滑动槽中稳定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安装座沿滑动槽滑动至所述安装槽内与所述导线连接时仍处于滑动槽内的部分安装座与滑动槽之间还设有用于固定安装座位置的制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座滑动至安装槽中并与导线连通时,通过制动组件能够稳定的固定安装座的位置,便于实验的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未经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076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