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内窥镜气密性的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06234.1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59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顾光旭;何福刚;刘宇红;袁一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黔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蒙捷 |
地址: | 550081 贵州省贵阳市绿地***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内窥镜 气密性 检测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内窥镜气密性的检测装置,包括MCU处理器、充气泵和电磁阀,所述充气泵的出气口与电磁阀进气口之间连通有第一导管,所述电磁阀的出气口连通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远离电磁阀的一端连通有接头,所述第二导管内还设有用于测量气压的气压感应器,所述充气泵、气压感应器和电磁阀均通过电信号与MCU处理器连接,所述接头螺纹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径沿接头的开口方向逐渐增大。在测试的过程中,气体不会通过套接处的缝隙逸出,保证了测试结果的精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内窥镜气密性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技术更为先进的电子内窥镜已被医疗机构广泛使用。如今医疗机构对广大患者肠胃功能病变的临床诊断乃至诊断与轻创手术同步进行的工作在电子内窥镜的帮助下都能轻松完成。然而电子内窥镜价格昂贵,循环使用过程中清洗消毒/灭菌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就是对电子内窥镜的进行气密性测试工作,内窥镜是一个需要保持一定气密性的长管,根据行业内对维修内窥镜的统计,几乎100%的内窥镜都会出现破裂漏气的故障,95%的漏气故障的内窥镜都会进水,所谓进水,大部分是清洗液和消毒液,有部分内窥镜也会进一些体液。进水后的内窥镜维修起来非常困难。目前,医院在使用时,大都采用手动控制气压和肉眼观察的压力表压力方式来进行气密性判断,这种方式影响测漏结果,主观因素较多,容易造成误判,增加内窥镜维修成本。
针对以上问题,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3290866U公开了“一种内窥镜漏水保护器”,其包括机壳,机壳内设置有气泵,以及分别与气泵及内窥镜连接的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上设有用于控制气泵气体输出的电磁阀以及用于感应输气管内部压力的压力传感器。通过气泵以及输气管向内窥镜充气,而且还设有电磁阀、压力传感器及排气阀监控充气过程,实现了防漏、检漏的自动化、智能化,无需多余人手进行操作,更方便医生进行观察,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将长管套接在输气管时,如果长管固定不好,高压气体会通过套接处的缝隙逸出,导致测试结果不精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用于内窥镜气密性的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高压气体会通过接口处的缝隙逸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内窥镜气密性的检测装置,包括MCU处理器、充气泵和电磁阀,所述充气泵的出气口与电磁阀进气口之间连通有第一导管,所述电磁阀的出气口连通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远离电磁阀的一端连通有接头,所述第二导管内还设有用于测量气压的气压感应器,所述充气泵、气压感应器和电磁阀均通过电信号与MCU处理器连接,所述接头螺纹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径沿接头的开口方向逐渐增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方案中在对内窥镜(长管)进行气密性测试时,朝一个方向旋转套筒,使套筒在接头上移动,接头的一端逐渐伸出到套筒外,将长管的一端套接在接头上,反方向旋转套筒并固定住长管,因为套筒的内径逐渐增大,在套筒反向旋转的过程中,套筒的内壁和长管外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当套筒在接头上移动一定的距离后,套筒的内壁挤压长管的外壁,使长管的一端挤紧在套筒的内壁和接头的外壁之间;完成长管的安装后,此时MCU处理器控制电磁阀门打开,并控制充气泵进行充气,气体通过电磁阀门和接头后进入到长管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充气后,此时MCU处理器控制电磁阀门关闭,并控制充气泵停止充气,气压感应器测定第二导管内的气压值,其值大小为P1,经过一段时间后,气压感应器测定第二导管内的气压值为P2,气压传感器将气压值通过电信号发送给MCU处理器,MCU处理器比较P1和P2的大小,若P1等于P2,则可判断内窥镜(长管)气密性好,若P1大于P2,则判断内窥镜(长管)气密性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黔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黔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062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解液接取装置
- 下一篇:全自动智能型冲裁下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