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轴承外圈自动换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02270.0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612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徐方良;梁德忠;朱国君;石坚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五洲新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248 | 分类号: | B65G47/248;B65G4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承 外圈 自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轴承外圈自动换面装置,包括底座和固定在底座上的前低后高设置的主滑道,主滑道的右侧固定有副滑道,副滑道和主滑道之间设有圆弧板,主滑道的左侧设有正反面检测装置,正反面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头,检测头固定有推杆,推杆与第一气缸连接,推杆的外壁上固定有压板,压板插套在横杆上,横杆的右端套接有承压板,承压板与直线位移传感器的感应杆固定连接,横杆上套接有弹簧;底板上插套有轴承挡板和顶升板,顶升板与第三气缸连接,轴承挡板与第四气缸连接;所述顶升板位于检测头和圆弧板之间。它能检测轴承外圈的正反面,同时能将轴承外圈进行换面翻转到同一状态,且它提高了轴承加工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轴承外圈自动换面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轴承加工自动化程度较高,不需要人为的将轴承部件一个个放入车床等加工设备进行加工;现有的轴承加工往往是车床连线,将同一状态的轴承输送到下一台车床,如图5所示的一种轴承外圈,它的内部成型有锥孔,使其失去了对称性,它在被输送过程中可能锥孔的大端朝向会有所不同,从而不能以相同的状态输送到下一工位的车床进行加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轴承外圈自动换面装置,它能检测轴承外圈的正反面,同时能将轴承外圈进行换面翻转到同一状态,且它提高了轴承加工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一种轴承外圈自动换面装置,包括底座和固定在底座上的前低后高设置的主滑道,所述主滑道包括左挡板、右挡板和底板,所述右挡板上固定有副滑道,所述副滑道的后端左侧固定有圆弧板,右挡板上开设有连通主滑道和副滑道的豁口,所述左挡板的左侧设有正反面检测装置,正反面检测装置包括插套在左挡板的检测孔内的检测头,检测头的左端固定有推杆,推杆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推杆的左端外壁上固定有压板,压板插套在横杆的左端,横杆的右端套接有承压板,承压板与直线位移传感器的感应杆固定连接,所述承压板的左侧面压靠在“L”档杆上,所述直线位移传感器和第一气缸固定在支架上,支架、横杆和“L”档杆固定在左挡板的外侧壁上,所述横杆上套接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压靠在承压板和左挡板上;所述底板上插套有轴承挡板和顶升板,顶升板的下侧壁与第三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轴承挡板的下侧壁的一端与第四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固定在底座上;所述顶升板位于检测头和圆弧板之间。
所述支架的后侧固定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插套在左挡板的挡孔内,挡孔位于检测孔的后侧。
所述顶升板的上侧面为左高右低的斜面。
所述副滑道的后侧上方固定有“U”型框,“U”型框的开口面向圆弧板。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它能检测轴承外圈的正反面,同时能将轴承外圈进行换面翻转到同一状态,且它提高了轴承加工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虚线部分为轴承外圈);
图2为图1关于B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4为图1关于A-A的剖视图(虚线部分为轴承外圈翻转过程示意图);
图5为轴承外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五洲新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五洲新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022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轻钢龙骨机减速箱自动加油系统
- 下一篇:一种自动风温可调固体蓄热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