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流阀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401613.1 | 申请日: | 2017-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708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电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唯欣高科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11/20 | 分类号: | F16K11/20;F16K3/24;F16K3/314;F16K3/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 地址: | 3432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橡胶密封圈 阀芯腔 阀体 阀芯 尾帽 体内 封闭槽 节流阀 流道 本实用新型 阀芯端部 间隔设置 螺纹连接 一端开口 封闭端 开口端 灵敏度 中前部 贯穿 开口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灵敏度高的节流阀;它包括阀体、设置于阀体内的阀芯;阀体上纵向设有贯穿阀体的流道,阀体内设有一阀芯腔,阀芯腔的一端开口、其另一端穿过流道止于阀体的中部,远离阀芯腔开口端方向上的封闭端在阀体内构成封闭槽;所述阀芯位于阀芯腔内,所述阀芯腔的开口端内设有一尾帽,所述阀芯贯穿尾帽并与尾帽螺纹连接;靠近所述封闭槽一端的阀芯端部上设有第一橡胶密封圈,所述第一橡胶密封圈附近的阀芯中前部设有第二橡胶密封圈,所述第一橡胶密封圈和第二橡胶密封圈间隔设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节流阀。
背景技术
节流阀是通过改变节流截面或节流长度以控制流体流量的阀门,参见图1,现有的节流阀由阀体及阀体内的阀芯构成,通过改变阀芯对流道的截面来改变流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灵敏度高的节流阀。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设计一种节流阀,它包括阀体、设置于阀体内的阀芯;阀体上纵向设有贯穿阀体的流道,阀体内设有一阀芯腔,阀芯腔的一端开口、其另一端穿过流道止于阀体的中部,远离阀芯腔开口端方向上的封闭端在阀体内构成封闭槽;所述阀芯位于阀芯腔内,且位于阀体内部的阀芯端部可插入至封闭槽内;所述阀芯腔的开口端内设有一尾帽,所述阀芯贯穿尾帽并与尾帽螺纹连接;靠近所述封闭槽一端的阀芯端部上设有第一橡胶密封圈,所述第一橡胶密封圈附近的阀芯中前部设有第二橡胶密封圈,所述第一橡胶密封圈和第二橡胶密封圈间隔设置,当所述阀芯的端部嵌入至封闭槽内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橡胶密封圈位于油道右侧的封闭槽内,所述第二橡胶密封圈位于油道左侧的阀芯腔内。
优选的,位于油道左侧的所述阀芯腔由对接的前腔和尾腔构成,所述前腔的内径小于尾腔的内径,前腔和尾腔的连接处构成台阶,位于所述尾腔内的阀芯中部上设有一环形挡圈,环形挡圈和所述台阶之间的阀芯上套有弹簧。
优选的,位于所述前腔内的阀芯上设有一环状槽,所述环状槽位于第二橡胶密封圈与弹簧之间。
优选的,所述阀芯的前端边缘为圆角结构。
优选的,位于流道侧壁上的封闭槽开口端部圆周边为圆角结构。
所述阀芯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环状凹槽,所述第一橡胶密封圈和第二橡胶密封圈分别位于对应的环状凹槽内。
所述尾帽与所述尾腔螺纹连接。
优选的,设置于阀体内的流道和阀芯均为两个并对称设置。
优选的,两个所述流道之间设有中部节流腔,中部节流腔至于阀体中部,且位于阀体内的两个流道端部的封闭槽均与中部节流腔贯通,位于阀体两侧的流道通过两个所述封闭槽贯通;中部节流腔内设有一推杆,位于阀体侧壁上的中部节流腔的开口端部上设有连接尾帽,连接尾帽与中部节流腔螺纹连接,所述推杆贯穿连接尾帽并与该连接尾帽螺纹连接,远离中部节流腔开口端部方向上的中部节流腔的封闭端在阀体内构成封闭凹槽,且位于阀体内部的推杆端部可插入至封闭凹槽内。
优选的,位于所述中部节流腔内的推杆上设有密封橡胶圈,位于阀体内部的推杆端部边缘为圆角,封闭凹槽的开口端边缘为圆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设计其结构设计新颖、灵敏度高,在使用中通过弹簧对阀芯的弹力可以避免阀芯在阀体内的轴向偏移,提高本节流阀的灵敏度,其次,本节流阀在完全关闭状态时密封效果好、不会出现漏油、渗油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节流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唯欣高科精密五金有限公司,未经江西省唯欣高科精密五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016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