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危险废物焚烧进料装置及回转窑式垃圾焚烧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00543.8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353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施耀华;刘东风;亓淑红;刘朝阳;邓丹丹;杜冰;宋越;尹丽娜;薛镜徽;张蕊;赵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节能清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44 | 分类号: | F23G5/44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刘金峰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危险废物 进料装置 危险废物 进料罐 垃圾焚烧炉 焚烧 回转窑式 进料喷枪 出料口 回转窑 联通 本实用新型 物料进料口 加热层 进料泵 进料口 窑头罩 分装 罐壁 伸入 筒体 加热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危险废物焚烧进料装置及回转窑式垃圾焚烧炉,所述危险废物焚烧进料装置包括:进料罐,用于放置固体危险废物;加热层,设置于所述进料罐的罐壁外侧以对所述进料罐内的所述固体危险废物加热;进料泵,其进料口与所述进料罐的底部联通,其出料口与进料喷枪的物料进料口联通;所述进料喷枪,其出料口穿过回转窑的窑头罩伸入筒体中。通过上述装置,可提高固体危险废物进入回转窑的效率,且无需人工将固体危险废物进行分装,保障了工人的身体健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转窑式垃圾焚烧炉的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危险废物焚烧进料装置及回转窑式垃圾焚烧炉。
背景技术
目前,回转窑式垃圾焚烧炉是处理危险废物的主要方式,其结构包括进料系统、焚烧系统以及烟气净化系统等。其中,如图1所示,进料系统用于将危险废物送入焚烧系统中。焚烧系统的主体为回转窑6,回转窑6主要包括筒体61以及设置于筒体61头部的窑头罩62、燃烧器63、空气通道64等。烟气净化系统7用来处理焚烧系统焚烧产生的气体。通常,危险废物分固体危险废物和液体危险废物,根据危险废物的状态,上述进料系统包括固体进料装置和液体进料装置。其中,固体进料装置包括给料斗1、进料通道2以及推杆器3,固体危险废物经过破碎机破碎后,通过行车抓斗将破碎后的危险废物放入给料斗1中,固体危险废物顺着给料斗1进入进料通道2,进料通道2的一端穿过窑头罩62后进入筒体61中,另一端设置有推杆器3,进入进料通道2的固体危险废物在推杆器3的作用下送入筒体61中进行焚烧;液体进料装置则包括废液泵 4和废液喷枪5,废液喷枪6的喷口穿过窑头罩62后进入筒体61中,液态废物通过废液泵4加压后通过废液喷枪5进入筒体61中进行焚烧。
然而,危险废物中还有一类粘性较大的固体危险废物,通常也是通过固体进料装置进入焚烧系统。在进入固体进料装之前,也需使用破碎机进行破碎,然而上述粘性较大的固体危险废物在破碎时易粘连破碎机刀片,为不影响破碎效果,需定时停机进行清理,致使这类固体危险废物的破碎效率低,还易使破碎机产生故障。另外,这类固体危险废物往往热值比较高,在焚烧过程中易发生爆燃导致尾气CO超标,需要严格控制进料量,因此在进料前,需采用人工分装的形式将其分装成体积较小的单体,再与其他固体危险废物进行混合后再送入焚烧炉进行焚烧。这种人工分装的形式,不仅效率极低,人工成本高,且由于人员与固体危险废物进行直接接触,安全风险大。综上所述,上述粘性较大的固体危险废物不宜采用固体进料装置进料,然而目前还没有其他进料装置可将上述粘性较大的固体危险废物送入焚烧系统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危险废物焚烧进料装置及回转窑式垃圾焚烧炉,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尚未有一种进料装置可将粘性较大的固体危险废物高效地送入焚烧系统中去。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危险废物焚烧进料装置,包括:
进料罐,用于放置固体危险废物;
加热层,设置于所述进料罐的罐壁外侧以对所述进料罐内的所述固体危险废物加热;
进料泵,其进料口与所述进料罐的底部联通,其出料口与进料喷枪的物料进料口联通;
所述进料喷枪,其出料口穿过回转窑的窑头罩伸入筒体中。
可选地,上述危险废物焚烧进料装置中,所述进料喷枪包括外管、设置于所述外管内部的内管和混合仓;其中,
所述外管,其一端设置有进汽口,所述进汽口与蒸汽供汽组件的输出端联通,其另一端设置有多个开口作为所述进料喷枪的出料口;
所述内管,其靠近所述外管进汽口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作为所述进料喷枪的物料进料口,另一端与所述混合仓的一端联通;
所述混合仓,其与所述内管连接的一端还设置有多个开口,其另一端设置有多个出料口,每一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外管的一个开口连接。
可选地,上述危险废物焚烧进料装置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节能清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节能清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005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