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腔造口阻回腹腔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99830.1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92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王虎明;张宇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虎明 |
主分类号: | A61F5/445 | 分类号: | A61F5/445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张良 |
地址: | 014000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硬质支撑管 连接接头 本实用新型 连接软管 控制器 肠道 腹腔 双腔 造口 管状结构 密闭连接 首尾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腔造口阻回腹腔控制器,包括硬质支撑管、连接软管和连接接头,硬质支撑管、连接软管、连接接头依次首尾密闭连接成环形,硬质支撑管和连接接头为管状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固定肠道困难的问题,缩短手术固定肠道的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说,涉及一种双腔造口阻回腹腔控制器。
背景技术
结肠造口是外科医生为了治疗人体某些肠道疾病(如直肠癌、溃性结肠炎等)而在腹壁上人为开口,并将一段肠管拉出开口外,翻转缝于腹壁,从而形成了肠造口。也就是将“乙状”结肠直接从腹腔通过腹膜拖出腹壁进行造瘘,肠功能恢复时开瘘。肠造口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有不同的类型,按时间可分为暂时性造口和永久性造口,按部位可分为回肠造口、横结肠造口和乙状结肠造口等。
结肠造口手术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结肠进行支撑固定,防止结肠回缩粘连,之后由手术医师在术中根据情况进行确定肠造口位置。造口位置是否合理难以判断,往往造成患者术后并发症多,护理困难甚至要对造口重新移位。
现阶段,无论哪种手术,手术操作过程繁琐,时间长;结肠固定无专用的设备、固定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腔造口阻回腹腔控制器,能够解决固定肠道困难的问题,缩短手术固定肠道的时间。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腔造口阻回腹腔控制器,包括硬质支撑管、连接软管和连接接头,硬质支撑管、连接软管、连接接头依次首尾密闭连接成环形,硬质支撑管和连接接头为管状结构。
进一步:连接接头上设置有O型密封圈。
进一步:硬质支撑管选用第一支撑管,连接接头选用凸接头和凹接头;第一支撑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管连接端头;凸接头在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凸接头端头和第二凸接头端头,第二凸接头端头在外壁上设置有凸接头环形凹槽和环形挡片,凸接头环形凹槽位于环形挡片的外侧,凸接头环形凹槽上设置有O型密封圈;凹接头在端部设置有凹接头端头,在凹接头的内壁上设置有两个凹接头环形凹槽;一根连接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支撑管连接端头和第一凸接头端头上,另一根连接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支撑管连接端头和凹接头端头上,第二凸接头端头与凹接头扣接在一起,环形挡片、O型密封圈分别位于两个凹接头环形凹槽内。
进一步:硬质支撑管选用第二支撑管,第二支撑管在内壁上开有四个支撑管环形凹槽;连接接头选用凸接头;凸接头在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凸接头端头和第二凸接头端头,第二凸接头端头在外壁上设置有凸接头环形凹槽和环形挡片,凸接头环形凹槽位于环形挡片的外侧,凸接头环形凹槽上设置有O型密封圈;连接软管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凸接头的第一凸接头端头,两个第二凸接头端头分别扣接在第二支撑管上,环形挡片和O型密封圈分别位于支撑管环形凹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应用于结肠造口外科手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固定肠道困难的问题,缩短手术固定肠道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撑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凸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凹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支撑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虎明,未经王虎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998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股动脉穿刺术后肢体固定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可固定引流管式造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