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紫铜带的来回分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97101.2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86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凯安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33/02 | 分类号: | B23D3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赵艾亮 |
地址: | 3354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铜 来回 分割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紫铜带的来回分割装置,包括机座,机座的右侧设有安装座和立架,安装座的侧部铰接安装有承托翻板,承托翻板的右端上部安装有卡料条,承托翻板上表面承托着紫铜带,立架的一侧设有横架,横架上固定着升降驱动油缸,升降驱动油缸的油缸轴上固定着分割机,承托翻板的下部设有用于顶起或翻转承托翻板的作业油缸,且该作业油缸通过带动承托翻板来回的翻动进而让分割完成的紫铜带从承托翻板上滑落。本实用新型巧妙地采用了承托翻板结构和带动分割机的升降结构来配合完成紫铜带的分割和翻料出料,承托翻板在完成切料后紧接着紫铜带自动的下料,整个过程由机器自动作业,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产品的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指的是一种紫铜带的来回分割装置。
背景技术
在铜材的加工生产中,紫铜带在完成加工生产后,往往需要进行等长度的分割再进行后续的加工和包装。传统的紫铜带的分割都是通过人工操作分割机来完成,在分割时利用一个等长的测量模具来量长度,分割切断后再人工地拿掉紫铜带。
传统的方法虽然能够完成紫铜带的分割,但这样的作业方法十分的落后,工作效率非常低,不能满足现有的紫铜带的加工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紫铜带的来回分割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紫铜带的来回分割装置,包括机座,所述机座的右侧设有竖向的安装座和安装在安装座上的立架,所述安装座的侧部铰接安装有一个用于承托紫铜带的承托翻板,所述承托翻板的右端上部安装有一个直角折条状的卡料条,所述承托翻板上表面承托着紫铜带,且紫铜带匹配插入到卡料条的内下侧的止挡部位;所述立架的一侧设有横向置于承托翻板上方的横架,所述横架上固定着一个升降驱动油缸,所述升降驱动油缸的油缸轴上固定着一分割机,所述分割机上设有分割切刀片,所述分割切刀片的下切切割位置避开所述承托翻板,所述升降驱动油缸通过带动分割机上下来回运动进而完成紫铜带的切割;所述承托翻板的下部设有用于顶起或翻转承托翻板的作业油缸,所述作业油缸固定在机座的中部,作业油缸的上部输出轴通过一个翻动铰接座铰接于承托翻板的下部,且该作业油缸通过带动承托翻板来回的翻动进而让分割完成的紫铜带从承托翻板上滑落。
优选地,所述的承托翻板的右端下部通过一个铰接基座安装在所述安装座的侧壁上,且承托翻板上翻至最高位时和所述安装座的相垂直。
优选地,所述卡料条往上凸起1cm,使得卡料条和承托翻板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能够卡住昨紫铜带。
优选地,所述承托翻板的上表面设有一层表面光滑的铁皮。
优选地,所述机座的左侧设有一个对应于紫铜带滑出机座的排料槽口。
优选地,所述机座的左侧设有一块导向座,所述导向座的上部设有一个用于帮助紫铜带穿过导入承托翻板上的导套。
本实用新型在作业时,紫铜带从导套的中部套孔穿出导入到承托翻板上的铁皮表面,铁皮表面光滑,紫铜带轻松地顺着铁皮表面插入到卡料条的下侧的间隙中,形成止挡限位。此时的紫铜带上方的分割机已经启动,分割切刀片开始旋转切割,在升降驱动油缸的驱动下,分割切刀片往下并对紫铜带进行切割,切割时,分割切刀片的切割位置不在承托翻板的上面,保证分割切割的准确性,另外,完成了切割后,作业油缸开始工作,往下拉动承托翻板,承托翻板往左侧下翻,这样顺着光滑的铁皮往下滑动,再从排料槽口流出,分割完成的紫铜带排出后,作业油缸就顶起承托翻板,承托翻板复位进行下一次的分割作业,如此来回的配合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巧妙地采用了一个承托翻板结构和带动分割机的升降结构来配合完成紫铜带的分割和翻料出料,承托翻板在完成切料后紧接着紫铜带自动的下料,整个过程由机器自动作业,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凯安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凯安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971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储能换热一体化系统
- 下一篇:一种干细胞分层共培养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