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蛳去尾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96820.2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674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建根 |
主分类号: | A22C29/00 | 分类号: | A22C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32 江苏省苏州市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竖直轴 螺蛳 去尾 本实用新型 电机 驱动机构 皮带轮 刀片 半机械化 大皮带轮 机架顶端 机架转动 皮带传动 平板底面 驱动转动 小皮带轮 锥形通孔 输出轴 轴身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螺蛳去尾机,包括机架,机架顶端固定一块设置有若干个锥形通孔的平板,平板底面下方设有至少一个刀片,刀片的一端固定在一根竖直轴上,竖直轴由驱动机构驱动转动,竖直轴两端分别与所述平板、机架转动连接,竖直轴的轴身固定有一大皮带轮,驱动机构有固定于所述机架的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一小皮带轮,电机与所述竖直轴之间通过大皮带轮、小皮带轮及皮带传动。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螺蛳去尾的半机械化加工,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加工产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蛳去尾机器,属于食品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螺蛳是一种人们爱吃的水产品,一是其营养价值高,二是味道鲜美。生螺蛳烹饪前必须去尾,才能保证人们烹饪后吸食,去尾这是一道必经工序,一般的去尾方法就是用剪刀手工剪,这种方法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手工操作的不足,提供一种螺蛳去尾机,能实现半机械化生产,切实提高加工效率和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一种螺蛳去尾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顶端固定一块设置有若干个锥形通孔的平板,所述平板底面下方设有至少一个刀片,所述刀片的一端固定在一根竖直轴上,所述竖直轴由驱动机构驱动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若干个锥形通孔的锥角均为 15°;所述刀片呈长方体;所述竖直轴两端分别与所述平板、机架转动连接,所述竖直轴的轴身固定有一大皮带轮,所述驱动机构有固定于所述机架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一小皮带轮,所述电机与所述竖直轴之间通过大皮带轮、小皮带轮及皮带传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竖直轴两端分别与所述平板、机架转动连接,所述竖直轴的轴身固定有一大齿轮,所述驱动机构有固定于所述机架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一小齿轮,所述电机与所述竖直轴之间通过所述大齿轮和小齿轮啮合传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若干个锥形通孔的底端直径相同。
采用上述螺蛳去尾机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使用该螺蛳去尾机时,先将待加工螺蛳用筛子筛选出大小两类,可两人同时面对面坐在螺蛳去尾机两边,这时每人可一只手握一把螺蛳,另一只手将那只手中的一颗螺蛳的小头朝下插入锥形通孔,转动的刀片瞬间将露出锥形通孔底端的螺蛳尾打落,操作者接着将去尾后的螺蛳投入盛放容器,如此往复以上动作,这样,就实现了螺蛳去尾的半机械化加工,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该螺蛳去尾机设置两种不同大小的锥形通孔,分别加工大小两类螺蛳,由于预先将待加工螺蛳用筛子筛选出大小两类,这就省去了操作者拿了螺蛳再作大小判断和选择大小锥形通孔所需的时间,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螺蛳去尾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螺蛳去尾机机架顶端平板上设置的锥形通孔2的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螺蛳去尾机中大小锥形通孔2的A-A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螺蛳去尾机中驱动机构6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螺蛳去尾机上部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建根,未经陈建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968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械式带鱼去刺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环抱式烘干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