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动车尾气回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395816.4 | 申请日: | 2017-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71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 发明(设计)人: | 邹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怡 |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78;B01D50/00;B01D46/10;B01D53/60;B01D53/62;B01D53/72 |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李小金;王正楠 |
| 地址: | 643209 四川省自贡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动车 尾气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动车尾气回收装置,涉及汽车尾气净化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壳本体、导流管、气体分散器、隔液板、过滤板,废气依次通过接气口、导流腔、导流管以及气体分散器,气体分散器能够增大气体与吸收液之间的接触面,从而利于废气中的有害气体被吸收液充分吸收,隔液板可以防止气体乱流,从而确保被净化的气体由排气口排出;另外,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可以在吸收液中沉降,再经过滤板进入收集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清洁使用,可以有效回收尾气中的有害气体,具有环保节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尾气净化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机动车尾气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汽车行业迅猛发展,汽车在运行中产生的尾气,是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汽车尾气是汽车使用时产生的废气,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固体悬浮颗粒的成分很复杂,并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各种金属粉尘、强致癌物苯并芘和病原微生物等,固体悬浮颗粒随呼吸进入人体肺部,以碰撞、扩散、沉积等方式滞留在呼吸道的不同部位,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一氧化碳经呼吸道进入血液循环,与血红蛋白亲合后生成碳氧血红蛋白,从而削弱血液向各组织输送氧的功能,危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人的感觉、反应、理解、记忆力等机能障碍,重者危害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生命危险;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会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其中包含有臭氧、醛类、硝酸脂类等多种复杂化合物。这种光化学烟雾对人体最突出的危害是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黏膜,引起眼睛红肿和喉炎。另外,尾气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还会对人类生活的环境产生深远影响。目前存在的尾气处理装置大多是采用多层过滤和催化反应来减少汽车中有害气体的排放,这些尾气处理装置存在结构复杂,修理和清洁的成本高,使用寿命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尾气处理装置结构复杂,不方便日常的修理和清洗工作,使用寿命低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动车尾气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动车尾气回收装置,包括外壳本体、隔液板、导流管、气体分散器,外壳本体内部中空形成用于盛放吸收尾气中有毒气体的吸收液的吸收腔,且外壳本体侧壁的上方分别开设有接气口和排气口,排气口与吸收腔连通;隔液板与外壳本体顶部的内壁连接,导流管的一端的开口部、外壳本体的侧壁以及隔液板的侧壁之间形成与接气口连通的导流腔,导流管的另一端与气体分散器连通,且气体分散器位于吸收腔的吸收液中;气体分散器与外壳本体的底部侧壁之间还设有过滤板,过滤板、外壳本体的侧壁之间形成用于收集固体颗粒物的收集腔,外壳本体的侧壁开设有与收集腔相连通的出水阀。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隔液板的侧壁开设有用于安装搅拌器的孔部,搅拌器包括旋转轴和搅拌部,旋转轴贯穿孔部,旋转轴的一端与位于外壳本体外的电机连接,另一端与搅拌部连接,且搅拌棒位于吸收液内。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外壳本体内部且靠近排气口处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的内部设有活性炭纤维。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过滤板开设有呈矩阵排列的多个通孔,多个通孔的孔径大小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机动车尾气回收装置能够将废气依次通过接气口、导流腔、导流管以及气体分散器,气体分散器能够增大气体与吸收液之间的接触面,从而利于废气中的有害气体被吸收液充分吸收,隔液板可以防止气体乱流,从而确保被净化的气体由排气口排出;另外,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可以在吸收液中沉降,再经过滤板进入收集腔,以此来实现尾气中有害气体的吸收,通过处理吸收液来完成有害气体的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怡,未经邹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958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型铜带连铸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车床跟刀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