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氨尾气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95736.9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299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吴云秀;万群平;杨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邵武市永飞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C02F1/52;C01C1/16;C02F103/18;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林祥翔;徐剑兵 |
地址: | 354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液口 吸收塔 结晶容器 出液口 氟化铵 阀门 固液分离装置 氨尾气 氨气 处理系统 生产过程 输送泵 本实用新型 氢氟酸容器 环保效益 外接水源 加料泵 母液 消耗 达标 排放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氨尾气处理系统,吸收塔的第一进液口用于外接水源,吸收塔的出液口通过第一阀门与结晶容器的第一进液口相连通,所述氢氟酸容器通过第二阀门以及加料泵与结晶容器的第一进液口相连通,所述结晶容器的出液口通过第三阀门以及第一输送泵与固液分离装置进液口相连通,所述固液分离装置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吸收塔的第二进液口相连接,固液分离装置的出液口还通过第二输送泵以及第五阀门与结晶容器的第二进液口相连通。该装置不仅吸收了氟化铵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氨气,达到了氨尾气的排放达标,还将氨气用于产生氟化铵晶体,将氟化铵母液引回吸收塔中以降低氟化铵生产过程中的氨消耗,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氨尾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国家对化工领域的尾气排放要求日益严格,各类尾气排放指标均降低,原有氟化铵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是通入水中进行吸收,经水吸收后的尾气中含氨气浓度需低于5%才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但是目前用水处理氟化铵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很难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存在一定的环保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氨尾气处理系统,来解决氨尾气处理困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氨尾气处理系统,包括吸收塔、氢氟酸容器、结晶容器、固液分离装置、第一输送泵、第二输送泵以及加料泵,所述氢氟酸容器与加料泵相连通,所述氢氟酸容器用于盛装氢氟酸,所述结晶容器设置有搅拌器;
所述吸收塔的进气口用于接通氨尾气,吸收塔的第一进液口用于外接水源,吸收塔的出液口通过第一阀门与结晶容器的第一进液口相连通,所述氢氟酸容器通过第二阀门以及加料泵与结晶容器的第一进液口相连通,所述结晶容器的出液口通过第三阀门以及第一输送泵与固液分离装置进液口相连通,所述固液分离装置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吸收塔的第二进液口相连接,固液分离装置的出液口还通过第二输送泵以及第五阀门与结晶容器的第二进液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泵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阀门与第四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结晶容器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搅拌器通过盖板上的通孔安装在结晶容器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泵是磁力泵。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送泵是抽液泵。
进一步地,所述固液分离装置的个数是两组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吸收塔的第一进液口设置有第六阀门。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将氟化铵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氨尾气接入吸收塔中经水吸收转换成氨水,将氨水与氢氟酸反应生产氟化铵,再经结晶容器结晶后由固液分离装置过滤得到氟化铵晶体,该装置不仅吸收了氟化铵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氨气,达到了氨尾气的排放达标,还将氨气用于产生氟化铵晶体,将浓度不足没有结晶的氟化铵母液引回吸收塔中以降低氟化铵生产过程中的氨消耗,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一种氨尾气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吸收塔;
11、吸收塔的进气口;
12、吸收塔的第一进液口;
13、吸收塔的第二进液口;
14、第一阀门;
15、第六阀门;
2、氢氟酸容器;
21、加料泵;
22、第二阀门;
3、结晶容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邵武市永飞化工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邵武市永飞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957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回转窑尾气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植物液除臭机的雾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