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驾驶员的手机来电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394099.3 | 申请日: | 2017-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039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 发明(设计)人: | 王影 | 申请(专利权)人: |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4/16 | 分类号: | H04W4/16;H04W4/48;H04W76/10;H04M1/725;G06F3/035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瀚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2 | 代理人: | 王世超;吴晓芬 |
| 地址: | 中国香港中环夏悫***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机来电 滑动操作 感测模块 滑动控制 行车过程 本实用新型 处理装置 汽车通讯系统 车载通信 处理模块 建立通信 拒接来电 区域显示 监测 手机 显示屏 注意力 来电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载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驾驶员的手机来电处理装置。为了解决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如何安全、便捷地处理手机来电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包括与手机建立通信连接的汽车通讯系统,以及:显示屏,其预设有用于显示手机来电信息滑动控制区域;感测模块,在滑动控制区域显示手机来电信息后,感测模块用于监测滑动控制区域的滑动操作;处理模块,其能够获取感测模块监测到的滑动操作信息,并根据滑动操作信息对手机来电进行处理。本方案操作便捷,几乎不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尤其是在行车过程中,需要拒接来电时,驾驶员通过该便捷的滑动操作即可实现拒接该来电的目的,极大地提升了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载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驾驶员的手机来电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随着国家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进一步完善,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也不允许拨打或者接入电话。而行驶中的一些重要的商务电话,如果驾驶员直接挂断或者不接听都不太礼貌,而且,由于目前在行车过程中进行挂断的操作不便捷,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如何在行车过程中安全、便捷、礼貌地拒接来电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驾驶员通常将手机(打开蓝牙)与车载蓝牙连接,在行车过程中,手机来电会直接显示在车载屏幕上,伴随来电显示的还有接听、挂断、静音等选项。当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接到来电时,需要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去观看来电,并确定各键所在的位置,然后再按下相应的键。这种处理方式需要驾驶员分散一部分注意力保证准确地按到期望的键上。由于需要花费驾驶员时间去找到相应的键,再进行操作,使得操作上不是很便捷,同时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直接挂断电话的方式也不太礼貌。
因此,本实用新型需要一种新的手机来电处理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如何安全、便捷地处理手机来电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驾驶员的手机来电处理装置,其包括与所述手机建立通信连接的汽车通讯系统,所述手机来电处理装置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预设有滑动控制区域,所述滑动控制区域用于显示手机来电信息;感测模块,在所述滑动控制区域显示手机来电信息后,所述感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滑动控制区域的滑动操作;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能够获取所述感测模块监测到的滑动操作信息,并根据所述滑动操作信息对所述手机来电进行处理。
在上述手机来电处理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滑动操作的动作,拒接或接听所述手机来电。
在上述手机来电处理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滑动操作的动作为“从靠近驾驶员的一侧向远离驾驶员的方向滑动设定距离”时,所述处理模块拒接所述手机来电。
在上述手机来电处理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机来电处理装置还包括短信发送模块,所述处理模块拒接所述手机来电的同时或之后,所述短信发送模块向所述手机来电的号码发送短信。
在上述手机来电处理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屏为中空显示屏,并且/或者所述汽车通讯系统与所述手机通过蓝牙方式建立通信连接。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接收手机来电后,驾驶员只需要作出相应的滑动操作即可实现对手机来电的接听、拒接或静音等。与现有的处理方式相比,本方案操作便捷,几乎不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现有处理方式需要驾驶员去确定各键的位置)。尤其是在行车过程中,需要拒接来电时,驾驶员通过该便捷的滑动操作即可实现拒接该来电的目的,极大地提升了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性。在其中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手机来电被拒接后,还可以通过短信方式告知对方拒接理由,实现礼貌拒接电话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机来电处理装置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蔚来汽车有限公司,未经蔚来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940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