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驾驶更加舒适的汽车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93677.1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53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毛永远;焦祝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岱摩斯汽车系统(重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16 | 分类号: | B60N2/16;B60N2/90;B60N2/806;B60N2/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410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椅座 汽车座椅 底板 驾驶 靠背 座椅 电液推杆 可调节 底座 螺杆 粘接 焊接 电机带动螺杆 侧翼 本实用新型 上下运动 弯曲调节 海绵垫 伸缩件 升降杆 伸缩 体型 滑杆 靠枕 蜗轮 嵌入 升降 转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驾驶更加舒适的汽车座椅,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该驾驶更加舒适的汽车座椅,包括椅座,所述椅座的顶部粘接有海绵垫,椅座的底部设置有底板,底板嵌入其底部的底座开设的卡槽内,底座的顶部焊接有电液推杆,电液推杆的伸缩件与底板的一侧焊接,椅座的一侧通过座椅弯曲调节装置与靠背的一侧且靠近底部处固定连接,靠背靠近椅座的一侧粘接有数量为两个的且靠近靠背边缘的侧翼。该驾驶更加舒适的汽车座椅,通过椅座电机带动螺杆的转动使螺杆蜗轮的上下运动,螺杆滑杆带动升降杆在椅座底部的伸缩,从而控制整个座椅的升降,座椅高度的可调节便于各种体型乘员的使用,同时靠枕的位置可调节,便于提高驾驶舒适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驾驶更加舒适的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消费者除了非常关注汽车的安全性之外,越来越重视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座椅是最直接体现消费者感知乘坐舒适性的汽车部件,作为整车的重要零配件,汽车座椅的销售量与整车的产销量密切相关,汽车产销量的变化反映了汽车座椅市场需求量的变动情况,我国汽车市场销量增幅继续提升,与此同时,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不断完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就业的跨地区流动、人口流动的增加,大中型客车档次及座椅的安装率不断提高,以及新能源车的推广和替代作用,汽车座椅市场前景良好。目前市场上的汽车座椅尺寸是固定的,不可调节,对于不同的驾驶路况或者不同身高体重的乘员而言,乘坐同一尺寸的座椅,舒适度必然是不同的,体型不同的乘员会明显感觉到舒适度不一。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驾驶更加舒适的汽车座椅,解决了汽车座椅尺寸固定,不可调节,不能满足不同体型乘员舒适感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驾驶更加舒适的汽车座椅,包括椅座,所述椅座的顶部粘接有海绵垫,所述椅座的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嵌入其下方的底座顶部开设的卡槽内,所述底座的顶部焊接有电液推杆,所述电液推杆的伸缩件与底板的一侧焊接,所述椅座的一侧通过座椅弯曲调节装置与靠背的一侧且靠近底部处固定连接,所述靠背靠近椅座的一侧粘接有数量为两个的且靠近靠背边缘的侧翼。
所述椅座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椅座电机,所述椅座电机的输出轴与转杆的底部焊接,所述转杆的顶部贯穿皮带轮且插入椅座的内壁顶部,所述皮带轮与转杆焊接,所述椅座的内部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两端分别与数量为两个的螺杆轴承靠近螺杆的一侧内圈固定连接,所述螺杆轴承远离螺杆的一侧外圈分别与椅座的内壁顶部与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螺杆的外表面套设有螺杆卡轮,所述卡轮通过皮带与皮带轮传动连接,所述螺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杆蜗轮,所述螺杆蜗轮的侧壁焊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底部与升降杆的顶部焊接,所述升降杆的底部贯穿椅座的内壁底部且延伸至椅座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焊接。
所述靠背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靠背电机,所述靠背电机的输出轴焊接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的侧壁设置有与其啮合的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内部贯穿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两端分别与数量为两个的丝杆轴承靠近丝杆一侧的内圈焊接,所述两个丝杆轴承远离丝杆的一侧外圈分别与靠背的内壁顶部与底部焊接,所述丝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丝杆蜗轮,所述丝杆蜗轮侧壁焊接有限位杆,所述两个丝杆蜗轮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与连接板的两侧焊接,所述连接板靠近椅座的一侧焊接有数量为两个的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远离连接板的一侧贯穿靠背的内壁且延伸至靠背的外部与靠枕靠近靠背的一侧焊接,所述靠背靠近椅座的一侧开设有供电动升缩杆上下滑动的通槽,且靠背靠近椅座的一侧开设有垂直的与靠枕相适配的凹槽,靠枕可通过凹槽嵌入靠背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岱摩斯汽车系统(重庆)有限公司,未经北汽岱摩斯汽车系统(重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936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