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塔式现浇结构模板支撑体系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392068.4 | 申请日: | 2017-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484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 发明(设计)人: | 何俨;杨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5/00 | 分类号: | E04G25/00;E04G25/0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李玉盛 |
| 地址: | 40008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塔式 结构 模板 支撑 体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塔式现浇结构模板支撑体系,包括间隔设置并列成一排的多个拱架,所述拱架底端固定在地梁上,在相邻拱架之间固定安装有多块侧边紧贴的挡板,或在所有拱架上覆盖有一防护网;所述挡板将相邻拱架之间的空隙全部覆盖,并与地梁形成一个拱形储物空间;在每个拱架上及所有拱架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多排立杆,所述立杆按照所要搭设塔式建筑的尺寸和规格呈阶梯状分层设置。本实用新型得到的塔式现浇结构模板支撑体系结构牢固、能为模板支撑体系提供足够空间放置材料,并能够减少模板支撑体系材料的使用量和工程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涉及一种建筑模板支撑体系,具体涉及一种塔式现浇结构模板支撑体系。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常都需要搭设满堂脚手架,用于模板的搭设。但采用这种满堂搭设脚手架的方式,会存在如下问题:在搭设过程中,钢管及模板要经过多次垂直运输和水平转运到相应位置。这就导致施工周期较长,因此,往往为了加快进度,施工人员会通过增加周转材料投入,以满足材料周转和施工进度的要求。但,施工场地的面积是有限的,在有限的面积内还需搭设满堂脚手架,脚手架就会占用大部分空间,从而导致材料堆放面积不足,进而影响施工进度。同时,这种满堂脚手架搭设脚手架的方式在用材上十分浪费,搭设面积过多,对施工进度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考虑设计一种中部具有拱形空间的塔式现浇结构模板支撑体系。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牢固、能为模板支撑体系提供足够空间放置材料,并能够减少模板支撑体系材料的使用量和工程量的一种塔式现浇结构模板支撑体系。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塔式现浇结构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间隔设置并列成一排的多个拱架,所述拱架底端固定在地梁上,在相邻拱架之间固定安装有多块侧边紧贴的挡板,或在所有拱架上覆盖有一防护网;所述挡板将相邻拱架之间的空隙全部覆盖,并与地梁形成一个拱形储物空间;在每个拱架上及所有拱架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多排立杆,所述立杆按照所要搭设塔式建筑的尺寸和规格呈阶梯状分层设置,在每排立杆上均固定安装有多根呈横向和纵向设置的横杆。通过设置拱架,并在拱架上和拱架两侧设置支撑架体,从而使得减少了支撑架体的搭设数目,节省了架体搭设材料,还可缩短工期。同时,中部所拱架与地梁所形成的拱形储物空间为材料的堆放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可便于施工人员有序地管理材料排放情况,同时,还能缩短材料的搬运路径,为施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进一步的,每个拱架均由多个不同弧度的工字钢固定连接后形成,在每个工字钢的两端均固定设有一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工字钢端头固定,在每个安装板的四角均设有一个螺纹孔,相邻工字钢的安装板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并通过螺栓贯穿螺纹孔后固定连接;在每个拱架左右两侧固定端所对应的地梁内均设有一预埋钢板和至少两个预埋锚杆,每个拱架均通过预埋锚杆贯穿拱架左右两侧固定端的安装板和预埋钢板后固定在地梁上。拱架由多个工字钢连接后形成,这种分段连接的方式,在安装时,可多人同时操作,进而节省装配时间,在每个工字钢两端焊接的安装板为工字钢连接端提供了更大的连接面积和空间,而通过焊接和紧固件相结合的方式对相邻工字钢安装板固定,使得工字钢之间有了双重保障,连接十分稳固。同时,拱架与地梁的固定采用了预埋锚杆、预埋钢板和工字钢安装板相互焊接的方式,其连接结构也十分稳固。
进一步的,在每个工字钢的中腰部均固定安装有至少一个L形的角码,所述角码面向拱架中心方向设置,并与工字钢上侧形成一个半包围空间,在所述半包围空间内填充有上端面与水平面平行的并用于支撑拱架上的立杆的混凝土垫层,每个混凝土垫层对应一个立杆,在立杆和混凝土垫层之间设有一木枋。通过在工字钢上焊接角码,并在角码所在空间填充混凝土垫层,为立杆的放置提供了足够的安装平台。而放置的木枋主要是减少立杆对混凝土垫层的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920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流器的水冷系统
- 下一篇:印染企业尾水深度处理中接触絮凝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