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次性引流冲洗肛肠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86137.0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25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曾慧;李昌秀;何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M3/0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朱法恒 |
地址: | 5630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乙烯 引流 肛肠管 一次性 冲洗 首端 肠管 本实用新型 硅胶软管 冲洗管 主管 插入操作 角度折弯 开口位置 管材 充气管 密封扣 引流孔 副管 开口 损伤 曲折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引流冲洗肛肠管,包括聚乙烯主管和第三聚乙烯副管;所述聚乙烯主管的首端开口为引流孔口,且聚乙烯主管的首端部位连接有一根所述冲洗管,冲洗管与聚乙烯主管之间相连通;所述充气管的首端开口位置处也扣合有一组所述密封扣盖。通过硅胶软管的设计,当需要小角度折弯便于一次性引流冲洗肛肠管的插入时,硅胶软管将会发生一定角度的弯曲,以利于本实用新型一次性引流冲洗肛肠管在肠管内的插入操作,不会出现因管材材质过硬,不易曲折,易会造成人体肠管的损伤的问题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次性引流冲洗肛肠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引流冲洗肛肠管,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如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胀时的中药灌肠以及引流肠道内的积液积气,也可用于便失禁患者的引流,保持肛周清洁。使用时将将肛管插入10~22cm,用注射器连接冲气管注气到套囊内,可以将肛管固定在肠道内不脱出,宽面积的套囊对肠壁产生的压力不引起局部黏膜的糜烂,引流孔端连接引流瓶持续引流积液积气,冲洗孔端连接冲洗袋将液体注入肠道内。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引流冲洗肛肠管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1、一次性引流冲洗肛肠管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人手一直固定,否则易脱出,使用时较为不便;2、现有的一次性引流冲洗肛肠管在应用使用时,如果管材材质过硬,不易曲折,易会造成人体肠管的损伤,如果管材材质过软,硬度不够的话,插入时易打折,致使应用使用不顺利。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次性引流冲洗肛肠管,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次性引流冲洗肛肠管,以解决现有的引流冲洗肛肠管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1、一次性引流冲洗肛肠管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人手一直固定,否则易脱出,使用时较为不便;2、现有的一次性引流冲洗肛肠管在应用使用时,如果管材材质过硬,不易曲折,易会造成人体肠管的损伤,如果管材材质过软,硬度不够的话,插入时易打折,致使应用使用不顺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次性引流冲洗肛肠管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次性引流冲洗肛肠管,包括聚乙烯主管、套囊、引流孔口、充气管、冲洗管、通孔、硅胶包裹层、密封扣盖、硅胶软管、第一聚乙烯副管、第二聚乙烯副管和第三聚乙烯副管;所述聚乙烯主管的首端开口为引流孔口,且聚乙烯主管的首端部位连接有一根所述冲洗管,冲洗管与聚乙烯主管之间相连通;所述冲洗管首端开口处扣合有一组所述密封扣盖;所述聚乙烯主管的尾端通过一根所述硅胶软管连接有一根所述第一聚乙烯副管;所述第一聚乙烯副管的尾端也通过一根所述硅胶软管连接有一根所述第二聚乙烯副管;所述第二聚乙烯副管的尾端也同样通过一根所述硅胶软管连接有一根所述第三聚乙烯副管,且第三聚乙烯副管的尾端开设有两处所述通孔;所述聚乙烯主管与第一聚乙烯副管连接处、第一聚乙烯副管与第二聚乙烯副管连接处及第二聚乙烯副管与第三聚乙烯副管连接处之间除通过一根所述硅胶软管连接外其外壁之间均共同连接包裹有一层所述硅胶包裹层;所述聚乙烯主管尾端部位外围连接包裹有一层宽面积的所述套囊;一根所述充气管的尾端贯穿聚乙烯主管的首端部位处的外壁延伸在聚乙烯主管的内腔内,且该根延伸在所述聚乙烯主管内腔内的所述充气管的尾端延伸至套囊位置处并贯穿该位置处的聚乙烯主管外壁位于套囊内壁与聚乙烯主管外壁所形成的腔室内;所述充气管的首端开口位置处也扣合有一组所述密封扣盖。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聚乙烯副管、第二聚乙烯副管和第三聚乙烯副管的长度、直径相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聚乙烯副管的尾端为封闭式半圆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硅胶软管的长度为第一聚乙烯副管长度的六分之一。
进一步的,所述硅胶软管采用波纹软管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硅胶包裹层普通状态下呈微松弛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未经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861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脑血管造影术中预成型导丝
- 下一篇:新型曲面多孔导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