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下式背光LED灯珠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84807.5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381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万垂铭;区伟能;魏欢欢;邵晓娟;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K9/20 | 分类号: | F21K9/20;F21V7/10;F21V19/00;F21V23/06;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罗毅萍 |
地址: | 511458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凹面 发光面 反光层 径宽 孔状 本实用新型 直下式背光 支架 单个背光源 发光 容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下式背光LED灯珠,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凹面,所述凹面内设有LED芯片,对应所述凹面设有反光层,所述反光层中间设有孔状发光面,所述孔状发光面径宽小于所述凹面径宽,所述反光层径宽大于所述凹面径宽,所述LED芯片面积大于所述孔状发光面能容纳的面积。本实用新型既能满足LED灯珠高亮度的要求,同时也能实现LED灯珠的发光面更小,从而使得单个背光源的亮度及发光角度都能得到提高,以满足更亮和更薄的发展需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器件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直下式背光LED灯珠。
背景技术
目前LED灯珠广泛应用于照明、背光等不同领域中。在直下式背光应用中,LED灯珠和透镜组成背光源。由于液晶显示朝超薄超亮方向发展以及成本考虑,要求单个背光源亮度越来越高,发光角度越来越大。
背光源亮度取决于LED灯珠,而LED灯珠亮度基本由LED芯片大小决定,LED芯片越大,LED灯珠亮度越高,背光源亮度越高;背光源发光角度主要取决于透镜,对于透镜来说LED灯珠发光面越小越接近点光源,透镜越可以将发光角度做大,即LED灯珠发光面越小,背光源发光角度可以越大。
目前来说,亮度要求和发光角度要求无法同时兼得;若LED芯片大,亮度高,但需要LED支架的发光面足够大才可将LED芯片顺利放入LED支架,就会导致发光角度做不大;若LED支架发光面小,发光角度可以做大,但无法放入大的LED芯片,亮度无法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LED灯珠,既能满足LED灯珠高亮度的要求,同时也能实现LED灯珠的发光面更小,从而使得单个背光源的亮度及发光角度都能得到提高,以满足更亮和更薄的发展需要。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LED灯珠,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凹面,所述凹面内设有LED芯片,对应所述凹面设有反光层,所述反光层中间设有孔状发光面,所述孔状发光面径宽小于所述凹面径宽,所述反光层径宽大于所述凹面径宽,所述LED芯片面积大于所述孔状发光面能容纳的面积。
作为优选,所述凹面的侧面倾斜设置,所述凹面的侧面底端径宽小于顶端径宽。
作为优选,所述凹面的俯视图为正多边形.
作为优选,所述凹面为倒圆台型。
作为优选,所述凹面内设置有第一胶层,所述LED芯片通过所述第一胶层封装在所述凹面内。
作为优选,所述孔状发光面内设置有第二胶层。
作为优选,所述反光层设置在所述凹面内,所述LED芯片通过胶层封装在所述反光层孔状发光面内。
作为优选,所述反光层设置在所述凹面上方,所述凹面内对应所述孔状发光面设有第二反光层。
作为优选,所述孔状发光面设为正多边形,所述第二反光层对应所述孔状发光面开设边数设为若干反光条。
作为优选,所述孔状发光面设为圆形,所述第二反光层对应所述孔状发光面设为圆环状。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LED芯片不再受反光层发光面的大小限制,小的反光层发光面可以通过支架凹面放入大的LED芯片,可以有效提升LED灯珠的亮度,并且整体的结构简单易实现,经济效益好;2、LED灯珠的有效发光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从而可以最大程度地使LED灯珠接近点光源,有利于搭配透镜达到最大的发光角度;3、在大发光面支架固定设置大LED芯片,然后设置反光层缩小发光面,实现小发光面放置大芯片,大发光面支架固晶后通过设置反光层实现小杯口,工艺技术容易实现,可以实现小发光面放置大芯片,提升亮度的同时可以优化发光角度,从而追求更薄的厚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848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