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梯对重缓冲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384712.3 | 申请日: | 2017-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90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 发明(设计)人: | 刘杰;刘小梅;胡军伟;陈涛;朱超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继迅达(许昌)电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B17/12 | 分类号: | B66B17/12;B66B5/28 |
| 代理公司: | 郑州先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27 | 代理人: | 王俊红 |
| 地址: | 461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缓冲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梯对重缓冲装置,包括电梯对重框架,电梯对重框架由两个结构相同的子框架并排固定连接构成,子框架包括两根立柱、连接两根立柱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电梯对重框架的下梁由两个下连接板并排固定连接构成,还包括设于下梁居中位置的中间缓冲器撞板,中间缓冲器撞板包括中间固定板和中间缓冲座,中间缓冲座固设于中间固定板上,中间固定板通过螺栓连接固设于下梁的居中位置。本实用新型利用中间固定板作为转换连接件实现了缓冲器撞板在电梯对重框架上的居中布置,实现了电梯对重框架上奇数套缓冲器撞板的安装,减少了不必要缓冲器撞板及电梯缓冲器的使用,进而降低了产品成本,并且中间固定板安装方便、便于拆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梯对重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大吨位电梯的电梯对重框架通常由两个子框架组合而成,在两个子框架的连接处限于空间往往难以安装缓冲器撞板,因而造成现有的此类电梯对重框架上固定的缓冲器撞板一般是成对出现,不是2套就是4套,因而只能硬性地对应2套缓冲器或4套缓冲器,当仅需要1套缓冲器或3套缓冲器即可满足设计要求时,不得不提升至2套或4套缓冲器,造成设计余量的过多预留,明显地提高产品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对重缓冲装置,其利用中间固定板作为转换连接件实现了缓冲器撞板在电梯对重框架上的居中布置,实现了电梯对重框架上奇数套缓冲器撞板的安装,减少了不必要缓冲器撞板及电梯缓冲器的使用,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梯对重缓冲装置,包括电梯对重框架,所述电梯对重框架由两个结构相同的子框架并排固定连接构成,所述子框架包括两根立柱、连接所述两根立柱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电梯对重框架的下梁由两个所述下连接板并排固定连接构成,还包括固设于所述下梁的居中位置的中间缓冲器撞板,所述中间缓冲器撞板包括中间固定板和中间缓冲座,所述中间缓冲座固设于所述中间固定板上,所述中间固定板通过螺栓连接固设于所述下梁的居中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缓冲座与所述中间固定板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固定板上远离所述中间缓冲座的一侧焊接有螺母,所述螺母用于固定所述中间缓冲座。
进一步地,还包括分别固设于两个所述下连接板上的侧部缓冲器撞板,所述侧部缓冲器撞板相对所述中间缓冲器撞板在两个所述下连接板上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侧部缓冲器撞板包括侧部固定板和侧部缓冲座,所述侧部缓冲座固设于所述侧部固定板上,所述侧部固定板焊接于所述下连接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侧部缓冲座与所述侧部固定板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满足对重侧缓冲器余量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减少了不必要缓冲器撞板及缓冲器的使用,并且电梯对重缓冲装置的整体结构紧凑,中间固定板安装方便、便于拆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梯对重缓冲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梯对重缓冲装置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固定板的结构图;
图4是现有技术的电梯对重缓冲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现有技术的电梯对重缓冲装置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理解,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继迅达(许昌)电梯有限公司,未经西继迅达(许昌)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847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嵌入红外传感的自动售卖机
- 下一篇:一种减速器齿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