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产堵漏剂用搅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84169.7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784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术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牛元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16 | 分类号: | B01F7/16;B01F1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釜体 釜盖 导热介质层 搅拌装置 堵漏剂 导热介质出口 导热介质入口 出料口 搅拌叶 搅拌轴 入料口 电机 涡流 本实用新型 电机控制 外侧设置 乳化头 圆筒形 上端 支架 生产 转动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产堵漏剂用搅拌装置,所述生产堵漏剂用搅拌装置包括釜体、釜盖、导热介质层、导热介质入口、导热介质出口、搅拌轴、第一搅拌叶、第二搅拌叶、涡流球、电机、入料口、出料口、乳化头、支架;所述釜体呈圆筒形,所述釜体的上端设置釜盖,所述釜体的外侧设置导热介质层,所述釜体外侧导热介质层设置导热介质入口和导热介质出口;设置在釜盖顶部的电机,由电机控制转动且位于釜体内的搅拌轴;所述入料口设置在通向所述釜盖的上部,所述出料口设置在釜体的底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堵漏剂用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装修越来越频繁,堵漏剂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堵漏剂需要原料和辅料一起进入反应装置中进行混合搅拌。堵漏剂通过电机带动搅拌装置旋转,产生大漩涡的动力作用下迅速实现辅料的扩散,但这种扩散不能更好的将辅料打散均匀,容易出现辅料集聚的问题。
另外,在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泡沫,这些大量的泡沫对工艺生产带来一定的危害,如减弱生产能力及产品质量等。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以下改进:设置多个含有涡流孔的涡流球,加强堵漏剂的紊流度并产生微涡旋,使堵漏剂处于立体交叉的微涡旋混合环境中,提高混合效果;搅拌轴的底端设置的乳化头,所述乳化头能带来强劲的动能使得堵漏剂的充分混合;所述第一搅拌叶上设置有圆形小孔,不仅获得立体循环搅拌流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搅拌效率、搅拌效果及消除生产中产生的泡沫,提高了生产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产堵漏剂用搅拌装置,所述生产堵漏剂用搅拌装置包括釜体、釜盖、导热介质层、导热介质入口、导热介质出口、搅拌轴、第一搅拌叶、第二搅拌叶、涡流球、电机、入料口、出料口、乳化头、支架;
所述釜体呈圆筒形,所述釜体的上端设置釜盖,所述釜体的外侧设置导热介质层,所述釜体外侧导热介质层设置导热介质入口和导热介质出口;设置在釜盖顶部的电机,由电机控制转动且位于釜体内的搅拌轴;所述入料口设置在通向所述釜盖的上部,所述出料口设置在釜体的底部;
所述第一搅拌叶呈锚框式,所述第一搅拌叶设置在搅拌轴上,在所述釜体中沿垂直面延伸;所述呈锚框式的第一搅拌叶底部呈圆弧形,所述呈锚框式的第一搅拌叶内设置有多组横向搅拌叶,所述横向搅拌叶呈长方体形且与所述搅拌轴的垂直方向平行;
所述第二搅拌叶设置在搅拌轴上,且设置在第一搅拌叶中所述横向搅拌叶之间;所述第二搅拌叶呈螺旋形式焊接在搅拌轴上,搅拌叶片的厚度沿着搅拌轴从内而外的方向依次递减;
所述涡流球设置在呈锚框式的第一搅拌叶上的外围框架上,所述第一搅拌叶上的设置的涡流球有多个,所述涡流球平行所述第一搅拌叶中横向搅拌叶并设置在横向搅拌叶之间,所述涡流球的设置方向朝向搅拌轴;
所述乳化头设置在搅拌轴的底部;
所述支架设置在釜体的底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搅拌叶上设置有圆形小孔。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设置在搅拌轴上的所述第二搅拌叶的组数为2-4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设置在搅拌轴上的所述第二搅拌叶的组数为3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设置在第一搅拌叶上的所述涡流球的个数为2-8个。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设置在第一搅拌叶上的所述涡流球的个数为6个。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搅拌叶上设置的圆形小孔的个数为20-40个。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搅拌叶上设置的圆形小孔的个数为32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牛元工贸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牛元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841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