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隔离对称式串联反激电路的电池储能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382785.9 | 申请日: | 2017-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71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 发明(设计)人: | 康龙云;吴璟玥;王则沣;冯元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J15/00 | 分类号: | H02J15/00;H02M1/32;H02J3/38;H02M3/335;H02J7/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斌 |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单体 隔离型反激变换器 主功率变换器 串联 电池单元 反激电路 对称式 电池储能系统 本实用新型 独立控制 主电流 闭环 隔离 三相交流电网 充放电电流 能量利用率 差异电流 单元实现 电池电流 独立电流 工作安全 尖峰电压 开关管 并联 灵活 保证 | ||
1.一种隔离对称式串联反激电路的电池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储能系统包括:
电池单元,所述的电池单元包括串联的若干个电池单体;
主功率变换器,与所述的电池单元并联,所述的主功率变换器用于控制所述的电池单元的主电流,且主功率变换器接入三相交流电网,其中,主电流是指所有电池单体电流的相同部分;以及
隔离型反激变换器单元,与电池单体一一对应连接,用于对各个电池单体的充放电电流与主电流的差值进行独立闭环控制,其中,充放电电流与主电流的差值为主电流的5%-20%,以适应不同电池单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使每个电池单体都能工作在最佳状态;
其中,所述的通过主功率变换器通过矢量控制对主电流进行独立控制;
其中,所述的隔离型反激变换器单元采用对称式反激电路结构,实现双向控制,通过在传统反激电路的基础上增加RCD吸收电路,减小尖峰电压,提高使用寿命;所述的隔离型反激变换器单元利用原边串联的形式接入主功率变换器的直流侧电压,变比约为1;所述的隔离型反激变换器单元通过引入PWM控制策略对各电池单体的充放电电流与主电流的差值进行独立闭环控制,其中,PWM控制开关管的占空比产生的方式包括电压型和峰值电流中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离对称式串联反激电路的电池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功率变换器为传统储能并网逆变器结构,包括:
第一电容器,与所述的电池单元并联;以及
第一开关管Q1至第六开关管Q6,所述的第一开关管Q1至所述的第六开关管Q6的每个开关管分别反并联一个第一二极管,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电感器的第一端,而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连接在电池单元的正极;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一电感器的第一端,而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连接在电池单元的负极;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电感器的第一端,而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端连接在电池单元的正极;第四开关管Q4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二电感器的第一端,而第四开关管Q4的第一端连接在电池单元的负极;第五开关管Q5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三电感器的第一端,而第五开关管Q5的第二端连接在电池单元的正极;第六开关管Q6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三电感器的第一端,而第六开关管Q6的第一端连接在电池单元的负极,第一电感器、第二电感器和第三电感器的第二端分别接入三相交流电网的一相Ua、Ub、Uc。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离对称式串联反激电路的电池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开关管Q1至所述的第六开关管Q6是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或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所述的第一开关管Q1至所述的第六开关管Q6的第一端是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发射极端子或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端子,所述的第一开关管Q1至所述的第六开关管Q6的第二端是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集电极端子或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离对称式串联反激电路的电池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矢量控制包括正弦脉宽调制和空间矢量脉宽调制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8278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电站自动化设备远程配置系统
- 下一篇:直流稳压控制装置和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