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排雨管道的能量利用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382567.5 | 申请日: | 2017-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63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 发明(设计)人: | 于佳鑫;杨昊盛;李炳辉;杨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4D13/08 | 分类号: | E04D13/08;E03F5/14;F03B13/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 地址: | 712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管道 能量 利用 系统 | ||
1.基于排雨管道的能量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分别安装在多栋高层楼宇上且用于将高层楼宇屋顶的雨水引流至排水系统的排雨装置,所述排雨装置包括弃流净化装置(2)和与弃流净化装置(2)相平行设置的雨能利用装置,弃流净化装置(2)包括垂直地面设置且底部封闭的弃流净化管道(2-1)和设置在弃流净化管道(2-1)内壁上的挡板(2-2),弃流净化管道(2-1)的底部设置有净化层(2-4),弃流净化管道(2-1)靠近净化层(2-4)的一端设置有渗透管段(2-5),弃流净化管道(2-1)内位于净化层(2-4)与挡板(2-2)之间的位置设置有与挡板(2-2)配合的浮球(2-3),弃流净化管道(2-1)的进水端安装有过滤器(1),所述雨能利用装置为多节雨能利用机构,相邻两节所述雨能利用机构之间通过法兰盘(5)连通,所述雨能利用机构包括排雨管道(4)以及均设置在排雨管道(4)内的积水密封板(8)和位于积水密封板(8)上方用于安装弯管(7)的弯管安装板(6),弯管(7)的两端口均朝下,弯管(7)的第一端口位于积水密封板(8)上方,弯管(7)的第二端口穿过积水密封板(8),弯管(7)的第二端口正下方设置有微型永磁发电机(9),弃流净化管道(2-1)通过引流管道(3)与雨能利用排雨管道(4)连通,弯管安装板(6)为矩形安装板。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排雨管道的能量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能利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排雨管道(4)外的电能转换装置,所述电能转换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整流电流(10)、稳压电路(11)、蓄电池(12)和为负载(14)供电的电压转换电路(13),整流电流(10)的输入端与微型永磁发电机(9)的信号输出端相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排雨管道的能量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道(3)与弃流净化管道(2-1)位于挡板(2-2)上方的管段连通,排雨管道(4)位于挡板(2-2)下方,引流管道(3)与排雨管道(4)的夹角为135°~150°。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排雨管道的能量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排雨装置中的弃流净化管道(2-1)的长度各不相等。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排雨管道的能量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7)的高度为7m~8m。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排雨管道的能量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永磁发电机(9)上安装有贯流式叶轮,过滤器(1)为87型雨水斗。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排雨管道的能量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层(2-4)为活性炭净化层,渗透管段(2-5)为环氧树脂微孔透水管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8256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上料设备
- 下一篇:一种大型陶瓷纤维成型品的自动搬运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