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感器件、显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380843.4 | 申请日: | 2017-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496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 发明(设计)人: | 张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源盛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35 | 代理人: | 郭栋梁 |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器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一般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光感器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当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各式各样的个人移动终端设备层出不穷,消费者对个人数据的安全性要求日益提升,同时操作的便捷性、应用的多样性也是设计者需要考虑的重点之一。
而基于安全性的个人验证系统中,使用指纹识别装置进行指纹识别的方法得到了广泛使用,因指纹识别的方法能够以很低的成本实现并具有高可用性和高精确度的特征。目前,指纹识别装置主要基于半导体硅电容效应(使用硅传感器来识别指纹信息),即硅感应器的探测电极成为电容的一个极板,手指作为电容的另一极板,手指纹线的凹凸纹理与相对平滑的探测电极间形成的耦合电容存在差别,由终端采集该耦合电容的差别信息,从而确定手指的凹凸信息,得到手指的指纹数据。
在现有的移动终端中,大多在显示区域下方中部的Home键位置设置了指纹识别模块。用户可以通过将手指放在Home键上解锁手机。而且,当用户需要在应用商店购买应用的时候也可以使用这一方式进行确认,从而免去了繁琐的密码输入工作。
上述指纹识别为单独形成于Home键的设计。此种设计需要单独制作指纹识别面板,并在整体面板上挖空来放置该指纹识别面板,不仅增加了工序还使面板的整体效果受到破坏。
此外,在上述移动终端中,指纹识别模块是在指纹识别传感器上制作指纹识别电极图形,在其下层封装有半导体芯片,在其上层涂覆涂层材料和保护层。其中,半导体芯片用于信号接收和数据处理,上层的涂层材料要求既能遮盖半导体芯片的颜色又有良好的传导性。保护层要做的很薄,以满足传感器的探测距离的需要。此种结构对制作和封装工艺的要求均较高,导致产品的合格率低,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光感器件、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指纹识别模块需要单独制作,工艺要求高,合格率低的问题。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光感器件,包括遮光的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上设置有第一光感材料层,所述第一光感材料层上设置有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上设置有第二光感材料层,所述第二光感材料层上设置有透光的第三电极层。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形成有开关元件及上述的光感器件,所述开关元件用于控制所述光感器件的通断。
本申请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光感器件可以直接形成于基板上,不需要单独制作指纹识别模块,而是形成的显示面板直接具有指纹识别功能,此方案在生产过程中,降低了对工艺的要求,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使用时,通过像素对应位置的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电激光显示)发光照射到面板上面的手指,再由手指反射到光感器件的表面,光感器件根据光亮度不同产生不同的放大光电流输出,这一特点正好与指纹识别功能相吻合,通过指纹凹凸位置不同,光射入光感器件多少不同,产生的光电流不同,从而根据输出电流的区别实现指纹识别的功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感器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感器件在黑暗与光照条件下的电流对比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感器件,包括遮光的第一电极层1,第一电极层1上设置有第一光感材料层3,第一光感材料层3上设置有第二电极层4,第二电极层4上设置有第二光感材料层5,第二光感材料层5上设置有透光的第三电极层6。
实际使用中,第一电极层1作为集电极,第二电极层4作为基极,第三电极层6作为发射极。当然,第一电极层1亦可以作为发射极,第二电极层4作为基极,第三电极层6作为集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源盛光电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源盛光电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808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速人脸识别对比设备
- 下一篇:证件阅读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