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状部件滚排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80512.0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26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马建国;何瑞武;张礼星;朱智;李亚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临盘采油厂 |
主分类号: | E21B19/14 | 分类号: | E21B19/14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周京兰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状部件 油管 卡紧机构 排器 石油修井 固定爪 套管 排放 本实用新型 被动齿轮 主动齿轮 作业现场 啮合面 体积小 下油管 夹紧 卡紧 轮轴 保管 滚动 灵活 加工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是管状部件滚排器,适用于管状部件的夹紧后滚动排放,尤其适用于石油修井行业起、下油管时,卡紧油管,对油管进行有序排放。管状部件滚排器包括固定爪、卡紧机构和搖柄,固定爪固定在连杆上面、通过连杆与卡紧机构的被动齿轮的啮合面连接,搖柄与卡紧机构的主动齿轮的轮轴连接。本工具具有体积小、质量轻;适用范围大,可适用于作业现场常用的各种规格的油管和套管,操作灵活、工作可靠,可广泛应用于石油修井行业的油管或套管的排放作业,同时也适于在管状部件的加工和存放保管企业中使用,具有显著的安全性、实用性和很好的使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管状部件的卡紧排放装置,特别是管状部件滚排器,适用于管状部件的夹紧后滚动排放,尤其适用于石油修井行业起、下油管时,卡紧油管,对油管进行有序排放。
背景技术
石油修井作业中,为了方便作业、规范井场施工环境,对从井下起出和准备下入井下的油管要有序排放。长期以来,修井作业现场的工人经常利用扳手、管钳等工具卡咬油管接箍端的内螺纹,或者用脚蹬的方式进行油管的滚动排放,这样极易造成油管丝扣被咬伤甚至发生伤人事故。这种施工方式是长期以来修井作业现场存在的一种非标准操作和违章操作的现象,也是一种被企业质检部门、安全部门严令禁止的操作方式。纠其原因,令工人们冒着被处罚、甚至摔倒受伤的风险进行的上述违章操作,是因为缺乏能够卡持油管、进行有序排放的专用工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管状部件滚排器,为修井作业现场的油管和套管或其它使用场所、需要有序排放的管状部件,提供专用卡持工具,方便操作,保护管状部件上的螺纹,保证管状部件的质量和完好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生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管状部件滚排器包括固定爪、卡紧机构和搖柄,固定爪固定在连杆上面、通过连杆与卡紧机构的被动齿轮的啮合面连接,搖柄与卡紧机构的主动齿轮的轮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使用效果是:本工具通过咬合油管接箍或套管接箍的外壁,亦或者咬合管状部件无丝扣的内壁或外壁,使油管、套管或者管状部件随工具在油管凳子上或管状部件排放架上面转动,实现有序排放。与目前采用管钳、扳手等工具排放油管、套管的方式相比,可有效避免与油管、套管丝扣直接接触而对油管、套管丝扣造成的伤害,能够保证油管和套管的质量,进而保证井下管柱的质量。使用本工具时,操作人员站立于油管接箍或套管接箍前端的地面上,卡紧油管或套管后,既可搖动本工具使油管或套管滚动,轻松自如,有效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工具改变了目前石油修井行业无油管专用排放工具的现状,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其重量不足0.5公斤;适用范围大,可适用于作业现场常用的各种规格的油管和套管,操作灵活、工作可靠,可广泛应用于石油修井行业的油管或套管的排放作业,同时也适于在管状部件的加工和存放保管企业中使用,具有显著的安全性、实用性和很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得出的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参见图1,管状部件滚排器包括固定爪1、卡紧机构和搖柄4,固定爪1固定在连杆5上面、通过连杆5与卡紧机构的被动齿轮2的啮合面连接,搖柄4与卡紧机构的主动齿轮6的轮轴连接。
所述卡紧机构包括主动齿轮6、被动齿轮2和固定板3,固定板3设有两块,主动齿轮6和被动齿轮2通过轮轴安装在两块固定板3之间,主动齿轮6设有一个、安装在固定板6的中心、其轮轴穿过其中一块固定板3与搖柄4连接,被动齿轮2均匀分布在主动齿轮6的外周与主动齿轮6啮合。
所述被动齿轮2设有三个、均匀分布在主动齿轮6的外周、其齿顶圆大于主动齿轮6的齿顶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临盘采油厂,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临盘采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805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