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拉饵钓法的3D立体构造鱼钩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379338.8 | 申请日: | 2017-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743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凡 |
| 主分类号: | A01K83/00 | 分类号: | A01K8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鱼钩 饵料 拉饵 本实用新型 钩腹 金属材料技术 立体空间结构 立体构造 立体结构 雾化扩散 金属丝 中鱼率 出水 抗拉 抛竿 垂钓 配方 稳固 重心 保留 加工 应用 制作 | ||
本实用新型利用现代金属材料技术和加工技术,制作钩腹处由大于一条金属丝的立体结构鱼钩,在保留原有鱼钩特性和使用方法的同时,加强了鱼钩的抗拉能力,以及稳固了鱼钩本身的重心,并且由于钩腹处的立体空间结构,在使用拉饵钓法时,不仅能一次拉挂上更多饵料,且在抛竿垂钓以及中途鱼钩出水的时,鱼钩上的饵料不容易脱落;应用本实用新型鱼钩,可使拉饵饵料的配方更倾向于雾化扩散快透钩性好的比例,提高中鱼率。
技术领域
垂钓运动中,拉饵钓法是主流淡水钓竞技钓法,在拉饵过程中,双钩在磁性拉饵盘的饵团中拉过,依靠饵料中的小麦蛋白等起筋成分拉挂在鱼钩上,其附着力有限,拉上的饵料大小随机;起筋成分越多,饵料的雾化效果越差,从而导致饵料在水中诱鱼及扩散能力越差;起筋成分少,雾化及诱鱼效果更好,但挂钩性差,普通鱼钩受形状限制很难在水中使饵料长时间附于钓钩上,入水后鱼饵持钩时间短暂,容易造成空钩在水的情况,影响中鱼率,本发明可解决这个平衡问题。使拉饵钓法可使用更稀软且粘性低、膨化诱鱼效果较好,适口与透钩性更好的饵料,并可使拉饵钓法可以用在水流较急,水深较深的环境中。
在钩腹处结构的加强可以将整体钩形设计得钩门更宽,钩尖更长,钩腹和钩尖的两个部位一直是传统鱼钩限于形体难以突破的极限,更有可能实现轻钩小钩但适合钓大鱼的钩形。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材料与金属加工成型工艺的发展,各种高强度高硬度的快速钢、真空热处理、表面处理以及激光点焊接、高精度切割钣压等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可对已有几千年历史的鱼钩做一些形态改变。
发明内容
如图1和图2所示所示本发明包含A、B两个基本型,图1表示A型,图2表示B型,每个基本型都由三个部位组成:1.钩尖;2.钩腹(钩门);3.钩柄。
如图1所示A型,为双钩腹型,即钩腹部位由两根呈立体双曲的金属丝以钩柄及钩尖连成的直线为对称轴互相对称布置,形成叶片形状,且钩腹两端收紧,分别连接钩尖和钩柄;该结构相比于传统鱼钩,多了一条金属丝分担上鱼时所受拉力,加强了鱼钩的整体强度,使其更不易被挂豁变形。
如图2所示B型,与A型原理相同,唯一不同是B型为三钩腹型,即钩腹部位由三根弧形金属丝构成,这三根金属丝以中间一根为镜像轴,另外两根以此轴镜像对称,组成一个更加立体的空间结构,类似勺子形,上鱼时的受力方向并没有改变,但由于钩腹处为三条金属丝,所以B型比A型的叶片形进一步加强了钩腹的抗变形能力,且此结构内可存留更多的鱼饵。
附图说明
图1 是A型立体鱼钩外观示意图;
图2 是B型立体鱼钩外观示意图;
图3 是立体鱼钩外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A型与B型立体鱼钩在使用时和普通鱼钩绑扎于子线的方式相同。
在拉饵时,磁力饵盘将其吸附于饵盘面,以手拉动子线叶形钩腹像小铲一样拉挂饵料,由于增加了鱼钩与饵料的接触面积,拉挂上的饵料体积远高于单根金属丝,饵团在叶片形钩腹上的停留时间也会加长,鱼钩带饵出水后,多根金属丝与水之间产生的张力,使存留的饵料更加不易脱落,可再次抛入水中垂钓,使空钩在水的情况大大减少。此种优势不仅体现在竞技钓中,在休闲钓及自然水域中拉饵垂钓亦然,在钩上的饵抗散落抗水流能力大大提高,在实际使用中由鱼钩形体形成的重心相对于以饵料在钩上形成的重心状态更加稳定,使立体鱼钩在水中的状态更好,即使在有水流,或者钩下落过程中,也能保持立钩的理想状态,提高中钩率与鱼汛漂相的准确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凡,未经胡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793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底轮的可收放式水生动物采样袋
- 下一篇:一种子母钓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