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交通运输用交叉渡线道岔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377524.8 | 申请日: | 2017-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675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 发明(设计)人: | 陈泳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永安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B7/00 | 分类号: | E01B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高行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9 | 代理人: | 杨瑞;王健鹏 | 
| 地址: | 518116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岔道 尖轨 交叉渡线 交叉渡线道岔 本实用新型 交通运输 基本轨 减震垫 防跳 列车运行过程 固定螺丝 横向摇摆 横向震动 减震弹簧 使用寿命 行驶过程 有效控制 配合性 钩板 销轴 碎石 泥沙 杂物 跳动 保证 包围 列车 灵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交通运输用交叉渡线道岔,包括交叉渡线岔道,所述交叉渡线岔道的左侧上方设置有左上单开岔道,且交叉渡线岔道的右侧上方设置有右上单开岔道。本实用新型设计有防跳铁能有效控制尖轨跳动,通过固定螺丝与销轴固定防跳钩板,使其成包围的状态,碎石、泥沙等杂物无法进入到尖轨与基本轨之间的空隙内部,保证了列车行驶过程中的尖轨与基本轨之间的灵活配合性,设计有减震垫,尖轨横向震动时,减震垫内部的减震弹簧可以消除部分能量,增强了尖轨的刚度和横向摇摆的稳定性,延长了尖轨的使用寿命,同时保证了列车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交通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通运输用交叉渡线道岔。
背景技术
道岔是轨道的连接设备,其功能同样是承受、传递由机动车辆运行引起的各种荷载及引导车轮在轨道上行驶,与普通轨道不同的是在道岔范围内由一股轨道分支成两股或多股,必须通过转辙器(或可动辙叉)可动部件的转换为机车车辆提供转线的可能,建国以来,我国的道岔有相当数量的日、美、德等国的产品,直至5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自行设计、制造岔道,在当时的运输条件、对岔道这个薄弱环节的认识、技术水平及制造手段等因素影响下,结构标准及技术要求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随后虽然经历了不断的创新,我国的铁路道岔的结构发展、制造工艺及装备的完善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仍然存在部分不足和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
现有技术的交叉渡线道岔存在以下问题:转辙器是道岔中必不可少的组件,其作用是引导车轮从一条线进入到另一条线,而尖轨是转辙器最主要的部件之一,尖轨轨底要重叠在基本轨的轨底,因此轨底要进行刨切,当尖轨横向摇动时,尖轨轨底被垂直刨切的部分与基本轨之间形成空隙,其中易被碎石、泥沙等杂物堵塞,难以清除,而且转换设备的牵引,通常都是通过外锁锁板的传递力,易产生向上的分力,使尖轨在转换过程中上跳脱钩而影响道岔的正常转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的国内道岔在轨头宽度15mm之前设计防跳凸台来防止尖轨跳动,但是由于防跳凸台端面较小,结构相对薄弱,当列车经过尖轨时,尖轨横向震荡会对防跳凸台进行冲击,长时间则会损坏防跳凸台,且除了防跳凸台之外15mm断面后再无防跳装置,尖轨在行车时产生不平顺,影响列车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通运输用交叉渡线道岔,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尖轨在列车行驶过程中容易上下震动产生向上的分力从而上跳脱钩影响道岔的正常转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交通运输用交叉渡线道岔,包括交叉渡线岔道,所述交叉渡线岔道的左侧上方设置有左上单开岔道,且交叉渡线岔道的右侧上方设置有右上单开岔道,所述交叉渡线岔道的左侧下方设置有左下单开岔道,且交叉渡线岔道的右侧下方设置有右下单开岔道,所述交叉渡线岔道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菱形道岔机芯,所述菱形道岔机芯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基本轨,所述基本轨的内侧表面设置有护轨,所述护轨共设置有四个,所述护轨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尖轨,所述尖轨靠近基本轨的一侧设置有防跳铁,所述尖轨远离基本轨的一侧设置有防跳钩板,所述防跳钩板的内部一侧设置有减震垫,且防跳钩板的内部另一侧设置有滚珠,所述减震垫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减震弹簧。
优选的,所述菱形道岔机芯包括短尖轨、长尖轨和翼轨,所述菱形道岔机芯的内部表面一侧设置有短尖轨,且菱形道岔机芯的内部表面另一侧设置有长尖轨,所述菱形道岔机芯的外侧设置有翼轨。
优选的,所述防跳铁为矩形结构,所述防跳铁的中间设置有水平通孔。
优选的,所述基本轨与防跳钩板之间通过销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尖轨与防跳钩板之间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跳钩板安装在尖轨的牵引点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永安环保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永安环保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775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