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河湖污泥资源化处置的生态护岸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77278.6 | 申请日: | 201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92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高兆波;刘亮;张宗伟;罗希;徐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A01G9/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李鹏;王敏锋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资源 处置 生态 护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湖污泥资源化处置的生态护岸,包括护岸边坡,还包括在护岸边坡上呈设定坡比设置的生态框格列,生态框格列包括沿护岸边坡从上至下错开叠放的若干个生态框格,护岸边坡底部设置有混凝土基础,最底部的生态框格设置在混凝土基础上,生态框格的框体上开设有若干个锚固调节孔,叠放的生态框格之间通过贯穿锚固调节孔的锚杆固定,生态框格内填充河湖污泥饼/块,且填料上种植有绿化植物。本实用新型布置合理、结构安全;实现处置污泥就地资源化,节省工程费用;安装、维护更加方便。亲水性良好,视觉绿化效果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和环境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湖污泥资源化处置的生态护岸,适用于污泥资源化处置以及护岸绿化。
背景技术
在河湖在护坡工程设计中,生态护岸是指在防止河岸坍方之外,还具备使河水与土壤相互渗透,以增强河道自净能力,是融和水利、生态、环境和景观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型护岸形式。但是现有生态护岸形式往往受限于填料的缺乏,例如受限于为保护山体的石块禁采令等。
河道、湖泊均为开放式水体,是各种污染物的汇集场所,由于沉积多年,形成的污染底泥具有杂物多、体量大等特点。河湖污泥的一般处置方法是经过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三个方面,其中资源化利用主要有土地利用、建筑或填方材料利用两种方式。由此,处理后的污泥往往受限于应用领域,资源化利用的方式仍有其他空间,开辟河湖污泥经过减量化、固定化、无害化处理后的利用途径,继续开发其资源化利用的潜在价值仍将是污泥处置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河湖污泥资源化处置的生态护岸。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河湖污泥资源化处置的生态护岸,包括护岸边坡,还包括在护岸边坡上呈设定坡比设置的生态框格列,生态框格列包括沿护岸边坡从上至下错开叠放的若干个生态框格,护岸边坡底部设置有混凝土基础,最底部的生态框格设置在混凝土基础上,生态框格的框体上开设有若干个锚固调节孔,叠放的生态框格之间通过贯穿锚固调节孔的锚杆固定,生态框格内填充有填料,填料上种植有绿化植物。
如上所述的生态框格列为多列,生态框格两侧设置有螺栓孔,相邻的生态框格列的生态框格之间通过螺栓孔和螺栓固定。
如上所述的填料为河湖污泥饼或河湖污泥块。
如上所述的生态框格列至护岸边坡之间依次设置有土工布和碎石层。
如上所述的生态框格的外侧设置有仿石层。
如上所述的绿化植物为香根草或结缕草。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布置合理、结构安全。
2、实现处置污泥就地资源化,节省工程费用。
3、安装、维护更加方便。
4、亲水性良好,视觉绿化效果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框格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框格的侧视示意图。
图中:1-岸顶;2-生态框格;3-绿化植物;4-生态框格列;5-河底;6-混凝土基础;7-土工布;8-碎石层;9-护岸边坡;201-锚固调节孔;202-螺栓孔;203-填料;204-仿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未经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772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用混凝土加工粉碎混合装置
- 下一篇:110kV电流互感器极性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