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缓降装置底座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376304.3 | 申请日: | 2017-10-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556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 发明(设计)人: | 李炳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拂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2B1/18 | 分类号: | A62B1/18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林志荣 |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底盖 缓降装置 底座 本实用新型 直接成型 连接件 一体成型的 装配连接件 承载能力 单独成型 结构加强 缓降 壳体 凸起 外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缓降装置底座,包括底盖与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直接成型于所述底盖的外沿并相对所述底盖凸起。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缓降装置底座中连接部直接成型于底盖上,而不是单独成型连接件后将连接件与底盖安装,因此可凭借一体成型的结构加强缓降装置壳体的结构强度与承载能力,同时也消除了装配连接件可能带来的误差,有利于提高缓降机构的运动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楼逃生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缓降装置底座。
背景技术
在发生地震、火灾等灾难时,位于高楼层建筑中的人员无法使用电梯快速到达地面,只能通过楼梯下行,但利用楼梯逃生的速度太慢,往往导致人员无法及时逃出。虽然在消防救援力量的协助下,高楼中的人员也可通过云梯或救生气垫逃生,但是在灾难恶化危机人身安全之前消防救援力量不一定能够赶到现场,如果盲目等待救援将会贻误逃生黄金时间。
为使高楼中的人员能够在发生灾难时较快速的自行逃生到地面,目前已开发了一些相关的逃生装置,其中以缓降装置的实用性最强。缓降装置的核心结构是盘绕有钢丝绳的缓降机构,钢丝绳的一端从缓降装置中拉出,随着钢丝绳的运动缓降机构内将产生一定阻力以限制钢丝绳的速度。缓降装置可定位在建筑中,通过将钢丝绳一端钩挂在人身上的安全带后进行缓降逃生,也可以将缓降装置做成背包等随人员移动的形式,将钢丝绳一端固定在建筑中后进行缓降逃生。
缓降装置还包括壳体,缓降机构设置在壳体中,现有技术中缓降装置的壳体包括底盖、顶盖以及连接件,底盖与顶盖分别单独成型,连接件安装在底盖的外沿,缓降机构位于底盖的中间位置,顶盖安装至连接件上而将缓降机构收纳于顶盖与底盖之间。
现有的这种缓降装置壳体结构存在有如下缺点:壳体作为缓降装置的结构基础,在逃生时将承载较大的重量,但由底盖、顶盖与连接件安装而成的壳体由于安装结合位置较多,结构强度不够,承载能力难以满足要求。另外,缓降机构的运动精度要求较高,各部件装配误差较大时可能会导致钢丝绳卡死或对钢丝绳的限速不足,而连接件在底盖上的安装以及顶盖与连接件的安装均可能带来误差。
为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加强结构强度、减小装配误差的缓降装置壳体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加强结构强度、减小装配误差的缓降装置壳体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缓降装置底座,包括底盖与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直接成型于所述底盖的外沿并相对所述底盖凸起,所述连接部的顶部设置与壳体的顶盖配合的凹陷或凸起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缓降装置底座中连接部直接成型于底盖上,而不是单独成型连接件后将连接件与底盖安装,因此可凭借一体成型的结构加强缓降装置壳体的结构强度与承载能力,同时也消除了装配连接件可能带来的误差,有利于提高缓降机构的运动精度。
较佳地,所述连接部呈柱状结构,所述底盖上设有若干相互间隔开的所述连接部。
具体地,所述连接部的横截面呈四边形。
具体地,所述连接部呈由固定端向另一端横截面逐渐缩小的减缩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缓降装置底座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给出的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出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缓降装置底座1,缓降装置底座1与一顶盖对接装配后作为缓降装置的壳体,以供缓降装置的缓降机构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拂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拂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763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